相比管仲来讲,鲍叔牙家境十分殷实,且为人十分沉稳和仗义,在结识管仲不久,就给了管仲不少钱财叫他去经营,这一来二去,竟然还赚钱了,然而分账的时候,管仲拿了大头 ,只分给鲍叔牙一个小头儿,对此,鲍叔牙却并没有说什么,俩人关系依然十分铁。后来俩人一起参了军,一起上战场打仗,鲍叔牙因为有钱,所以还是一个小头目,每次打仗冲锋的时候,管仲就往回跑,被军中所有的人嘲笑胆小如鼠,作为管仲长官的鲍叔牙每次也为管仲隐瞒战场表现。对此,鲍叔牙好多朋友都不能理解。在鲍叔牙的庇护以及帮助下,管仲的日子那可就像是郑爽摔跟头——爽翻了。
由于鲍叔牙的钞能力以及战功,被齐王封官了,什么官呢,就是做公子小白的老师,这个时候管仲就找到了鲍叔牙:大哥,你看齐国现在有俩公子,小白已经是你的徒弟了,但另外一个公子——公子纠还没有老师,现在的齐襄公虽然是两个公子的兄长,但昏庸无道,以后肯定没好果子吃,齐襄公的一族也必定不会得到政权。所以,日后齐国的政权大有可能落在这俩公子身上,你何不把我引荐给公子纠做老师,这样的话,哪个公子做王,我们俩都可以荣华富贵,何况,我的才智和能力,做帝师应该没问题吧。鲍叔牙听后,只说了一个字:中!就这样,哥俩都做了公子之师。管仲堪称是做风险对冲的第一人。
此时的齐襄公一如既往的荒淫无道,怎么个荒淫无道呢?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做文姜,长得十分漂亮,在他做公子的时候,二人就经常私通,后来,为了政治的需要,文姜就出嫁到鲁国成为了鲁桓公的夫人,就这样,鲁桓公结婚之前就被扣了顶帽子。
没过几年,襄公十分想念自己的妹妹,便约鲁桓公在一个地方会盟,并且还要求戴上自己的妹妹,以续兄妹之情。鲁桓公屁颠屁颠的带着夫人赴了约,宴会上,襄公疯狂的灌桓公酒,哥俩好,叫声震天,鲁桓公十分感动:大舅哥这是没把我当外人啊。
接下来大家就可以脑补了,晚上,兄妹二人可耻地在一起花前月下了,好巧不巧的是,这事被鲁桓公的侍从发现了,第二天酒醒之后,鲁桓公就开始问责文姜,文姜害怕,就跑去告诉自己的兄长。
齐襄公也没多想什么,直接就又宴请鲁桓公,鲁桓公想说什么的时候,齐襄公就岔开话题,还是一个劲的喝酒,由于襄公是主场,而且在场都是两国的大臣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继续喝酒, 就派一个叫做彭生的车夫驾车送鲁桓公,在途中,彭生把鲁桓公给勒死了,可怜一国之主被戴帽子之后还被人勒死。鲁国上下知道此事,但奈何干不过齐国,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此事的影响实在不太好,襄公只好把罪名推在彭生身上,处死了彭生,以谢罪于鲁国。
鲁桓公回国途中被*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时间,齐襄公与妹淫乱且谋害妹夫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华夏,所有的诸侯王都对此不耻,显然,在国际上,齐襄公已经被孤立了,在国内,齐襄公也屡施暴政,朝堂之上的大臣只要稍有微言就会被处死,民间也是民不聊生,整个齐国的政坛大有沸腾之势。这个时候的齐襄公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开始大肆屠*宗室子弟,管仲一看不妙,便对鲍叔牙说:咱俩得带着自己的徒弟跑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襄公如此做派,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要出意外的。
于是乎,鲍叔牙带着小白去了莒国,管仲带着公子纠去了鲁国。
紧接着就是齐国国内开始进行优胜劣汰了,齐襄公由于早就攒够了民愤以及大臣对他的不满,首当其冲,被刺*,再后来就是朝廷里大臣之间的相互角逐,尘埃落定之后,也还是需要一个有资格继承国君的人来主持大局的,眼下,符合君位的只有俩人——小白和纠,国内就放话了,谁先回国,则立为君。
身在莒国的小白和在鲁国的纠基本上是同时得到消息的,鲍叔牙带着小白连夜赶路,还得到了莒国君主的大力支持,毕竟能够扶植一个齐君上台,意味着什么,这算盘换作是谁都知道怎么打。
对面的公子纠和管仲也是这么想的,鲁庄公更是如此,但管仲尤为聪明,他认为,一起赶路浪费时间,自己想先率领一票死士飞奔到小白回国的途中去进行行刺,这样可以做到万无一失。鲁庄公听后: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