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极强的她,便开始亲自进山,去寻找那些消失的孩子们。
原本想象中,她以为山里人很朴实,对家访的老师一定非常热情。
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当她在门口介绍自己是老师时,明明屋里也有动静,可是就是没有人开门。
原来,这些女孩们是被家长强制要求辍学的,在大山里,绝大多数女孩儿的命运就是照顾弟妹、干家务活、嫁人、生娃。
家长怕孩子被老师领走,家里没了劳动力,硬是狠下心肠不给老师开门。
有一次,她在家访的路上,遇到一个放牛的小姑娘,她拉上女孩儿就说:“走,跟我去读书。”
女孩儿只是茫然地看了她一眼,吆喝着老牛,一脸麻木地走了,背上背着一个破旧的小布包,手里拿着一块黑不溜秋的、用来当午饭的粑粑。
张桂梅的心再次被刺痛了,这一次,她接触的不只是贫穷,更是女性的悲剧。
这些女孩儿们,生来就注定走不出这片大山,就连唯一一个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生性倔强的张桂梅实在坐不住了,后来面对记者时,她说:“我想要救她们啊,我想让这些山里的女孩子读书、见世面,看看为什么别人那样,你自己这样。”
她说自己创办女子高中并不是先知先觉,而是现实把她逼的。
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嘲讽声洪水般袭来:这个人得了精神病,想荣誉想疯了。
就连专家都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男女分开。
县教育局局长杨文华,听说眼前这个只教过初中、一身病痛的女老师,居然提出要办学校,感觉甚是荒唐,便故意问她:“你觉得建一个实验室要多少钱?”
“两万够了吗?”——这已经是张桂梅心目中的巨额资产了。
“做梦去吧!”杨文华口气强硬又十分无奈地说。
但是张桂梅比他更强硬,你不给钱,我就去化缘,去省工会,去各单位,去大街上……
5年里,张桂梅克服了各种清高和难堪,遭受了无尽的羞辱和白眼,更有陌生人朝她吐口水,还有人讽刺她说:“十大女杰变乞丐了”。
即便这样,张桂梅花来的钱也远远不够,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身体衰弱到只剩下意志的女人,她最害怕的,是目标没有实现就突然死掉。
终于,2007年迎来了转机,作为十七大代表的张桂梅,在北京宣布了自己要建女子学校的想法。
这炮一放出去,华坪的压力也就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有关方面开始着手筹备女高的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