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
那时的*,就已经提出“工农结合”的思想,陈赓颇受启发,私下里也很想当面请教下毛教员。
一日,铁路局派陈赓去贡院东街办事,他偶入一家书店,随意翻起一本《新青年》一看,主编正是*,于是他当即决定“择日不如撞日”,即刻就要拜访毛教员。
当陈赓同志推开学社的大门时,发现一群青年学子正围坐在一位“长袍”先生的身边,专心致志地探讨些什么,陈赓琢磨着,那位身材高大的“长袍先生”一定是*。
于是他拨开这群青年学子,一个箭步走上前去,拉着*的胳膊,好一顿“拍打”道:“累死我了,我可算找到先生您了,我是陈赓,湖南湘乡人!”
*
*看着陈赓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忍不住询问道:“找我什么事呢?”
陈赓说:“我刚看过您的书,就想跟着您搞学问,您不是推荐学子们看马克思主义的书吗?我看完了,现在就想成为您的追随者”。
陈赓边说边示意*他十分口渴,*立马拿起桌子上的茶缸递给陈赓,并看着他一饮而尽...
“毛先生说,要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团结在一起,推翻帝制,这一点我很赞同”,陈赓心悦诚服地说道。
*
“你能赞同这一观点,说明你也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谦虚地回复罢,陈赓同志竟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说起来,我与毛先生还是校友呢,我也在湘乡市东山高等小学读过书”,陈赓兴高采烈地说道。
“那你别叫我先生了,就叫*同学”,听毛教员这么一说,陈赓越发不好意思了。
尽管青年时期的*十分随和,但陈赓同志打心眼里敬佩他,从未以“同学”相称过。
东山学校
1922年末,陈赓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开启了他反帝反日的革命生涯。
而*则四处开展地下活动,默默地关注着陈赓同志在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中央特科、红军苏区等地区的工作表现,届时,二人之间的往来基本上通过书信与电报。
待二人常有时间再次见面时,已经是1944年了...
一日,陈赓同志正在中央党校学习,*正好要去该学校做报告,陈赓正“支棱着”耳朵,专心致志地记录着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