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棣即位后,在扩充明朝版图方面,朱棣曾五次亲征,借助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取得了不少胜利,大大扩大了明朝疆域。
在文治方面,朱棣更是让臣子编撰了《永乐大典》,成为典范。
继朱元璋和朱棣后,排名第三位的皇帝为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很多坎坷,这也导致朱祐樘在位时十分谨慎,思虑周全。
刚即位时便拔除了旧朝许多奸臣,提携了清廉正直之士。百姓也在他的治理下安居乐业,生活祥和。
若说这位皇帝的贡献,可用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的一句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除了明孝宗的治世思想外值得被人称颂,其与张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更是让许多人称颂。
朱祐樘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人,未立嫔妃。
第四至第十从第四名开始,后续的排名已经十分相近。
排名第四与第五便是明宣宗朱瞻基与明仁宗朱高炽,此二人作为父子,在明成祖朱棣已经不断扩充的版图上,共同大展宏图伟业,创造出“仁宣之治”。
此父子二人所创的“仁宣之治”就如同汉朝“文景之治”一般,并非在创新,而是在延续。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老祖宗的基业若是能延续下来,比短暂的昙花一现要有意义得多。
更何况在明成祖朱棣自身将几乎全部心血注入到“打江山”的宏图之中,对本朝百姓的教化与敦促十分有限。
明仁宗朱高炽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但排名却在自己儿子之下的原因,并非是能力不足,而是朱高炽的在位时间很短。
因为少时经常跟随自己父亲朱棣东征西战,朱高炽也被拖垮了身子,继位没多久便驾崩西去。
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许多政治想法都由其儿朱瞻基最终完成。
在朱瞻基登上帝位后,也没有延续朱棣的举措扩充疆域,而是收缩兵力。
但朱瞻基的皇位并非唾手可得,在争夺皇位途中,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一直暗中与朱瞻基较劲,对皇位展现出了极大的渴望。
甚至即使在朱高炽病重时,朱瞻基依旧被朱高煦暗中针对。
但或许这便是“上天旨意”,朱高煦的阴谋诡计在最后并没有得逞。
排位第六名便是明代宗朱祁钰,他的继承并非必然。因昏庸的明英宗朱祁镇错信宦官谗言,错误指挥导致自己被俘虏。
彼时蒙古军俨然打入北京城下,在明朝如此生死危难之际,太子年幼,难当大事。
只有朱祁钰担此大任,在众位将士与言官的注视下,朱祁钰黄袍加身,正式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