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皇后的下场,明宗皇后的下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7:04:13

勤政的崇祯与聪慧贤德的周皇后甘苦与共

崇祯皇帝从夭亡的哥哥手中接下了大明江山后,基本上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与文臣所构成的东林党人多年的争斗,已经造成了朝中极大的“内耗”;边陲有女真部落对大明虎视眈眈;

自崇祯六年起往后的11年之中,鼠疫大规模席卷了山西、河北、北京等大部分地区,疫病的流行让许多家庭人丁尽户绝、十室九空,并引发了各地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崇祯皇帝下定决心要重整朝纲、励精图治,他继位之初先是除掉了魏忠贤这个最大的奸党,然后日以继夜、通宵达旦地批阅奏折、察办民情国事。崇祯皇帝亲政时才17岁。

可他却一直在美色面前极为克制收敛,与皇后琴瑟和鸣,一个在朝堂上挥斥方遒、问政问绩,一个在后宫中主持节俭、事必躬亲,帝后二人同心齐力,成了一对生活作风极其简朴勤勉的模范夫妻。

因为民间农田收成锐减,周皇后在后宫中下令要求事事务求素简朴实,并率先垂范。皇帝的龙袍有了破损,周皇后就命人缝合,极少给皇帝添置新龙袍。

贤明皇后的下场,明宗皇后的下场(5)

周皇后本人甚少涂脂抹粉,夏天在亵衣外只罩上一层白纱为常服,冬天就用自己和众宫女一起用纺车和织机织就而成的素色布帛来缝制冬衣。在周皇后的一力带领下,后宫中的开支骤减,而且人人以简素为美、以劳动为乐。

周皇后自从登临后位起,就没有半分骄矜之意,她给崇祯皇帝诞育了3子1女,并且细心照管着崇祯皇帝的一切饮食起居,从无半分轻慢懈怠。

周皇后就像一位当家主母一样,在后宫中一边操心着大小内事、一边操心着民间的农桑之事,厉行节俭的她为大明节约了很多开支,在崇祯帝当政的17年里,宫内除了请戏班子唱了2次戏,再无其他宴乐之事

由此可见,周皇后青春少艾便能担负起皇后的重任,与皇帝同甘共苦地致力于大明王朝的安治和振兴,实乃大明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明皇后。

贤明皇后的下场,明宗皇后的下场(6)

内忧外患并袭,周皇后苦劝迁都南京,固执的崇祯帝却执意殉国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鼠疫侵袭泛滥,并传播到了北京城内,据史料记载,20余万京城百姓感染了疫病而死亡,连明朝的军队也深受瘟疫所扰。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带兵攻陷了北京,大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局势骤然加紧的那几日,崇祯皇帝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一向不问朝政的周皇后小心翼翼地劝皇帝说:看如今的光景,不如到南京的住所中去暂避一下。

而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却没有弄清楚皇后言下的深意,他抱着“君王守社稷”的决心,硬是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崇祯十七年3月,闯王率领大军攻破了北京城的大门,臣子和宫女们四散而逃,崇祯皇帝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便拉着周皇后的手,一齐将3个皇子悄悄送出了城,然后带着亲信太监和周皇后走到了景山的一棵大树下,悲情的帝后双双自缢殉国。

贤明皇后的下场,明宗皇后的下场(7)

自缢前,周皇后流着泪悲戚地说道:臣妾侍奉陛下十八年有余,可陛下却从未听我的一句好言相劝,因此才会有今日这般结局!

回溯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亡于崇祯帝朱由检。虽说第一任皇后马皇后是一代贤后,可末代亡国皇后周皇后也是同样是爱国恤民的好皇后,只不过,在崇祯皇帝接手大明政权时,这个王朝已经贫弱已久、病入膏肓,无论勤政思变的崇祯帝和周皇后再怎样努力也只是徒劳。

气节不失的崇祯帝和周皇后最终选择在景山上自缢殉国,既慷慨又悲壮,让后世之人倍感无限惋惜。但如果当初崇祯帝不那么固执己见,听从周皇后的劝说暂且退到南京并守住江淮,相信崇祯帝一定还会有翻身重来、

贤明皇后的下场,明宗皇后的下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