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帝陷害中宫真相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7:09:01

前言:“仁宣之治”,位列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其余两个分别是“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他在继位之后下令息兵养民,平反建文忠臣,使社会矛盾得以缓和。同时停止下西洋活动,以及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又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从而为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开启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朱高炽自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起被册为皇太子,在此后二十年的时间里长期出任监国重任。朱棣虽然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征漠北,收安南,下西洋,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每一件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而这些,都是太子朱高炽在背后默默耕耘的功劳。此外他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为了夺嫡,无时无刻不在明里暗里对太子上下其手。甚至于朱高炽本人也因为身材原因,屡屡遭到老爹朱棣的歧视,太子之位多次岌岌可危。

仁宗帝陷害中宫真相,(1)

明仁宗朱高炽剧照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熬到朱棣驾崩的朱高炽,却在仅仅做了9个月皇帝后,就以48岁的壮年突然驾崩。由于事出突然,对这位仁宗皇帝之死,朝野和民间充满了各种流言蜚语。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梳理一下朱高炽之死的隐情。

其一:郭贵妃误*说

仁宗的后宫妃嫔人数不算很多,而其中地位最重要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诚孝昭皇后张氏,朱高炽原配。一路从燕王世子妃、皇太子妃升到皇后。诞育宣宗朱瞻基、越靖王朱瞻墉、襄宪王朱瞻墡和嘉兴公主。《明史》甚至认为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之所以没有被朱棣废黜,温良贤德的太子妃张氏也有一份功劳。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一》

仁宗帝陷害中宫真相,(2)

张皇后剧照

另一个是恭肃贵妃郭氏,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诞育滕怀王朱瞻垲、梁庄王朱瞻垍,卫恭王朱瞻埏。明代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郭氏又是勋贵之后,本身家族地位还要高于皇后。加上仁宗死后,作为生育了三位皇子的郭贵妃居然殉葬,让吃瓜群众很难不将仁宗之死和所谓的后宫争宠联系起来。

陆釴,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进士榜眼,其所著《病逸漫记》中记录了明孝宗弘治朝以前的许多逸事。关于仁宗皇帝的死因,书中是这样说的:

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病逸漫记》

由于仁宗是突然驾崩,当时舆论汹汹,有很多猜测,包括“雷击致死”、“中毒而死”等等说法不胫而走。陆釴其实在自己的书中做了一次辟谣,他亲口询问宫中太监,得到的结论是“阴症”。至于什么是“阴症”,笔者不了解中医,应该也不是什么好事。

仁宗帝陷害中宫真相,(3)

郭贵妃画像

但是到了著名的大才子兼胡扯专家祝枝山手上,仁宗之死被坐实为宫斗误伤,而陆釴书中的宫人,也变成了郭贵妃。而且细节描写活灵活现,仿佛祝大才子本人当时就在现场一般。

仁宗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宫上寿,上亦往。妃进卮于后,后不即饮,上曰:“尔又为疑乎?”遽取饮之,妃失色,无及矣。俄而,上崩,妃自经死,时适雷。—《野记·卷三》

这里可以做个简单的辟谣。祝枝山虽然是个才子,但是治学非常不严谨。他在文中说这件意外的起因是为了“中宫诞辰”,也就是皇后生日。张皇后的生日是哪天呢?《明实录》中有明确记载:四月初七日。那么仁宗驾崩又是在哪一天呢?五月十二日。是什么样的毒药那么厉害,可以让人吃完以后拖上一个多月才去世?不过联想到祝枝山这厮还造谣说什么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啦,《永乐大典》根本没有修完啦,难怪他写的这本《野记》被评价为“可信者百中无一”。因此“郭贵妃误*说”,基本可以判定为胡扯。

其二:明宣宗暗害说

宣宗朱瞻基是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13岁的时候就被爷爷朱棣册封为皇太孙,事实上确立了其第三代*的地位。仁宗登基后,朱瞻基又被册封为皇太子。这样一位名正言顺的接班人,难道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自己的父皇下手吗?

迁都北京,是朱棣的主意。但是朱高炽的皇太子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度过的。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仁宗决意复都南京。四月五日,朱高炽让镇守南京太监王景弘提前修葺宫殿,准备在明年春天迎接圣驾。

甲辰,敕南京太监王景弘曰:朕以来春还京,今遣官匠人等前来。尔即提督将九五殿各宫院凡有渗漏之处,随宜修葺。但可居足,不必过为整齐以重劳人力。—《明仁宗实录卷十三》

仁宗帝陷害中宫真相,(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