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创新强治理,三大体系解难题
湘龙街道用好“宣传”的指挥棒,制作“湘哥龙妹”垃圾分类卡通宣传内容。并引进垃圾分类领域公益组织长沙市源方环保公益发展中心打造“湘龙街道垃圾分类闲置物品交换中心”,通过倡导闲置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源头减量。湘龙街道已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宣传动员”体系,党员、志愿者发挥带头作用,将湘龙街道垃圾分类闲置物品交换中心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基地,并利用志愿汇招募志愿者,营造“志愿者示范先行,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氛围,按照“46城万人志愿者”工作要求,发动辖区志愿者家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大学带小学”垃圾分类社会实践等宣传活动。全年由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参与开展主题活动67次,“资源回收日”等宣传活动274次。
湘龙街道坚持大分流、小分类的“分类处置”体系,坚持源头减量。居民小区有序推进撤桶并点,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要求配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四分类投放设施。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均由县级统筹收运。全街道配备了分类垃圾桶9816个,分类垃圾桶配备已覆盖100%。设置分类指引牌1500余块,设置楼道、电梯宣传牌、草地牌和垃圾分类宣传牌等3000余块,更换垃圾分类标识(国标)9千余处。全街道共设置了72个厨余垃圾暂存点、53个小蓝屋,(其中47个标准屋,6个示范屋),楼盘小区均设置了大件垃圾、建筑垃圾暂存点,已建成的厨余垃圾1、2号站,用于辖区内厨余垃圾集中收集及转运。
湘龙街道组建督导考评队伍,按市城管局的考评要求对所辖社区及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设施设备、宣传告知、物流去向、统计台账、分类实效进行量化考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考评报告,详细提供每个社区具体分数,扣分原因和照片,形成周考评、月通报、季排名的“督导考核”体系,促进问题整改,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湘龙街道围绕“垃圾分类·湘龙更美”这个主题,结合城市文明创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团委青年志愿者等工作,不断拓宽垃圾分类宣传范围,增进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提升居民整体意识水平,促使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