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下定决心放手一搏的禹作敏将刘万明和其弟弟刘万全两人找来,将村委中凑到的十万元交到了兄弟二人的手中,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之下,大邱庄第一座钢铁厂拔地而起,而这次的决定也将大邱庄的神话之路迈开了第一步。
02 从“讨饭村”到“首富村”此时由于厂里的工人大多数都来自村子里的村民,所以大家面对各种机器几乎都是一头雾水,而禹作敏考虑到这样下去工厂迟早会无法维持经营,于是决定培训生产两头抓,一方面从队伍中抽取骨干精英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生产回笼资金。
而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大邱庄的钢铁厂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功盈利了将近三十万元,消息更是传到了静海县,而尝到甜头的禹作敏更加确信这条路是能够成功带领大邱庄走向发家致富的方法。
在第二年禹作敏亲自到钢铁厂一线为大家加油鼓气下,钢铁厂从第一年的三十万直接猛涨到六十余万元,在当时国内的钢铁行业中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大邱庄的名气,手握巨款的禹作敏此时非常冷静。
他意识到将来的厂房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并没有被这样的巨大财富冲昏了头脑,反而直接拍板决定扩大规模,大力发展村镇企业,在这样的决策下,大邱庄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电器厂,印刷厂和各种各样的厂房。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一头猪都能吹到天上去”这话在大邱庄体现得淋漓尽致,电器厂第一年的净利润达到了三十五万余,而这仅仅是靠着二十几个村民的埋头苦干,而印刷厂也有十万余元的收入。
各厂的好消息纷至沓来,而禹作敏此时再度冷静出击,将所有的盈利用来建设钢铁产业的线路产业,将线材和管材等产业也搞出来,让钢材的生产线路在大邱庄形成循环,这一举措大幅度地提高了大邱庄钢铁厂的企业竞争力。
在短短的十年内,大邱庄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道路宽敞,两边洋房林立,厂房也从最初的面积扩大了两倍,根据当时的记载,在1992年的大邱庄的生产总值高达近四十亿元,人均生产为三千四百美元,是当时全国人均水平的十倍。
而禹作敏也借由巨额财富真正地做到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利用盈利的资金在村子里盖起了房子,学校,医院,大邱庄的村民全部免费使用教育医疗资源,甚至连水电都是免费的,而且村里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费用都由村子承担。
多项福利举措的齐头并进将整个大邱庄集体紧密连接,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拔高,从十年前的“讨饭”到现在的“首富”,禹作敏的十年与大邱庄的十年,无疑是互相成就的。
不仅如此,禹作敏在面对巨大的成果时仍然考虑到了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禹作敏东奔西跑的过程中将一批又一批各个行业中的专家教授请来大邱庄当顾问,并给予极其优厚的待遇来稳定他们,同时给予他们极大的自由和权利来开展科学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