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启示
近期融资需求弱化,既有企业和政府融资意愿的下降,能融而不愿融资,也有房地产与国企融资主体的约束,想融而不能融资。货币条件友好、信用环境分化。这一现象放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容易理解,我国在疫情危机中领先复苏,短期稳增长压力不大、政策重心向防风险兼顾倾斜,因此财政力量后置,同时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国企高杠杆、政府隐性债务管理,以稳定宏观杠杆率。但同时也看到,目前经济恢复不均衡、不稳固,政策仍需固本培元、不急转弯,尤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与运价过快上涨等问题增加了实体经营困难,519国常会要求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帮助市场主体,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等。
下半年融资需求有几个改观因素:一是专项债供给可能逐步上量,也将撬动基建配套贷款;二是保供稳价政策初步显效,企业接单生产的积极性可能恢复,贸易流融资需求有望改善;三是国内疫苗接种加速降低了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且需求结构内外更加平衡,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也有望增强。
对于市场而言,短期内融资意愿下降而货币政策不紧,狭义流动性相对宽松,债市股市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均不差。由于各个行业的信贷额度可得性明显不同,多数企业信贷融资利率保持稳定,但房地产类贷款信贷利率有上行压力。下半年密切关注上述融资需求改观情况,尤其是地方专项债发行情况。
风险提示
1、货币政策调整: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可能发生扩散传导,提升通胀预期并引发政策调整。
2、地方债发行提速:下半年地方债额度充裕,发行量可能较大并带动配套贷款需求。
本文作者:张继强、芦哲,文章来源:华泰固收强债论坛,原文标题:《【华泰固收|宏观】融资需求为何弱化?》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