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瘟防控现状 1、全国非瘟形势更加严峻,局地损失严重 2020年,我国农业农村部总共报告了19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21年4月5日,今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报告了9例非洲猪瘟疫情;局部地区去产能明显(10%~50%),有由北向南扩散、局地地方性流行的趋势。南方马上进入雨季,往年的经验表明,雨季是非瘟高发的季节。 2、流行的毒株和临床表现复杂化 临床感染复杂化: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有不同基因型,既有人工缺失的毒株,又有自然缺失的毒株,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 临床表现复杂化:临床上存在不同的非瘟毒株,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不同的感染情况,临床表现不同: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能表现出典型的野毒(强毒株)症状,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不食,轻微的发红、发绀,皮肤坏死斑,脾脏肿大等。 3、针对野毒(强毒株)的有效“拔牙”策略不太适用于“弱毒” 各种原因引起的弱毒株感染临床表现相对缓和,排毒不规律,临床发现及实验室检测难度加大,导致原有的针对野毒(强毒株)的“定点拔牙”策略部分或完全失效。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临床处置差别如下图1所示。
图1 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临床处置差别 4、防控侧重点和最终的结果不同 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类似的,但是防控的侧重点和最终的结果不同。野毒(强毒株)感染后如果能早期发现,则污染范围小;但是弱毒难以发现,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非常大的污染范围。 对于野毒(强毒株)感染,因为处置措施相对成熟,成功剔除和复产的几率很高;但是弱毒感染更可能是清场,或者假定阴性猪群被隔离持续饲养(图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