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
活着还是去死?
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
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
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
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
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去死,去睡,去睡,也许会做梦!
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
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出什么梦呢?
真得想一想,
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
谁甘心忍受那鞭挞和嘲弄,
受人压迫,
受尽侮蔑和轻视,
忍受那失恋的痛苦,
法庭的拖延,
衙门的横征暴敛,
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
但他只要自己用一把尖刀就能解脱了。
谁也不甘心,*,流泪,
拖着这残生,
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
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
因此动摇了,
宁愿忍受着目前的苦难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
哦!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
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的容颜,
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
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
那行动的能力全丧失了。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哈姆雷特扮演者——劳伦斯·奥利弗
朗诵者:张宏简介
朗诵艺术家,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电视台《诗意中国》品牌发起人、总导演、主持人。获得2016年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十大新闻人物,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2018全国春晚评选《诗意中国新春诗会》获得一等奖及最佳导演奖。2019美国迈阿密获得中美电视周电视节目金奖。
三十年来,张宏一直在诗意的道路上苦旅、追梦,是我国著名语言大师乔榛先生的入门弟子。为了传播中国优秀的诗词文化,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诗词朗诵和研究上,由他导演并主持的《诗意中国》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全频道热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由他发起的《诗意中国》公益行,足迹遍布各历史文化名城,在各地掀起了朗诵热潮。他独到的讲课方式,深受青少年甚至企事业单位听众的喜爱,经常带着他的诗意情怀深入院校机关,与大家分享诗意的美好与欢乐。
在观众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来自历史中的现代人,他儒雅博学的风采,厚重洒脱的风格,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诗意经典,尤其是他独特的男中音总是先声夺人,声音的魅力成就了他鲜明的艺术符号,然而,在他看来,声音只是传播的工具,情怀才是最大的宇宙。
他是朗诵的传承者,他是诗意的传播者,他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好声音。
诗意中国
投稿:sxtxt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