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创始人贝克的认知模型有三个具体概念解释抑郁。
这三个概念整体说明了抑郁来访者的自我实现预言是什么。
这三个领域分别是:(1)认知三联征,(2)图式,(3)认知错误(也称错误信息处理)。
认知三联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引导人看待自己,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经历这三个方面。
首先,来访者发展出对自己消极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不受欢迎,没有价值,因为他们假定了自己不好。
其次,抑郁的人倾向以消极的方式谈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视目前情形为无法忍受的障碍,认为事情真的很糟糕。
第三,来访者对未来持消极观点,认为他们现在的困难或痛苦还会不断继续。
抑郁的症状是因为来访者对他们现实中这三方面的扭曲理解。
如果来访者萎靡不振,避谈他们的生活需求,考虑到他们对事情的悲观预期和他们努力后的消极结果,这些行为被视为来访者悲观和不可救药的表现。
来访者不断依赖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笨拙无能,他们高估了普通任务的困难,认为自己的努力只会换来糟糕的结果。冷漠和精神不振一般出现在视自己注定失败的来访者身上。
图式是相当稳定的认知模式,是解释一些特定情况的基础。
图式筛选、区别和编码诱因,呈现熟悉的、可理解的、可预测的模式,以便人们采取合适的方式应对。贝克表示除非受特殊环境影响(如:压力情况),大多数图式是静止的。
就抑郁来说,这些图式通常是消极的、失真的、不正常的。然而,这些图式用得越多,自我实现的预言越消极,并且会被经常唤起和使用。最后,据说这类图式导向的模式会自然地对人们的生活起作用。
抑郁的人越来越不觉得他们的消极解释可能是假的。他们可能最终被关乎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消极思想蒙蔽,表现出与抑郁相关的症状。
认知错误或者错误信息处理是三脚凳的最后一脚。它指一系列逻辑错误的消极思考,这些思考让人相信他的消极想法是对的。
贝克的认知错误清单包括:
(a)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时下结论或拿对立面的证据下结论。
(b)选择性概括,即用内容的细节概括整个事件,忽视了事件的其他显著特征。
(c)过度泛化,即一个或多个独立事件被用来得出法则或结论,然后广泛应用在相关和不相关情况中。
(d)夸大和轻视,即消极事件或特性被放大,而积极的却被轻视。
(e)个人化,即在缺乏联系的情况下,个人把外部事件归因于自己。
(f)绝对的二分法思维,即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划分进两种相反的类别。
可以想象,这些错误和它们的结合易让人出现抑郁的问题,并且导致恶性循环。
贝克也注意到抑郁的人容易对他们的环境产生足够的影响,他们周边的环境也符合他们的设想。他们可能远离别人,别人可能也远离他们,因为别人觉得和他们待在一起不舒服等等。
这导致人际自我实现预言的发生,即人们对世界的期待最终使他们与世界的互动符合自己的期待。这和以人际关系解释抑郁非常接近,和人际心理治疗理论一样,认知行为理论坚持认知错误是抑郁的主因。
三、人际心理治疗如何解释抑郁:人际关系恶性循环人际心理治疗理论把抑郁归于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心理疗法应帮助来访者梳理当前的人际关系,从童年、青春期和成年的经历理解他们。
这个领域听起来和之前讨论的贝克图式发展理论大概相似。然而,人际心理治疗会造成更多抑郁人群和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人际关系相互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