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全民阅读最新政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9:20:51

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全民阅读最新政策(1)

本文字数有点多,预计一盏茶的时间阅读完毕

2012~2022年,十年匆匆而过。置于漫长的历史长河,十年不过短短一瞬,但对于一个个体或者一个行业来说,这十年的成长与变革,却是值得铭记与书写的。

十年前,“全民阅读”还没有如此被强调,各地的书展也并不多,如今地方书展如火如荼,各种阅读活动蔚然成风;十年前,图书零售市场的总体规模只有400多亿,近些年曾一度突破千亿级;十年前,出版业上市公司只有11家,如今增加到了28家;十年前,数字出版的尝试还集中在电子书层面,如今融合发展的形式更加多元;十年前,微信公众号才刚刚上线,图书营销路径的改变初现端倪,如今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接踵而至,出版业几乎是在被技术推着走。

十年,出版业被时代大潮裹挟其中,不断求索,继往开来。这些发展和变化镌刻在每个出版人的记忆之中,也将成为一种动力助推着全体出版人继续努力,为出版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首这十年,一个个关键词串起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变革,在这些关键词里,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坚定从容、大步向前的底气与动力,也将对出版业的明天和未来抱以更强的期待和信心。

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出版战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十年,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日益显著的十年。

“走出去”战略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增强。十年来,中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从2012年的1.9∶1缩小至2020年的1.02∶1,网络文学等数字出版产品形式在海外销售势头强劲,接力出版社(简称“接力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简称“广西师大社集团”)、新经典等出版机构的海外分社、海外并购等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尤其是2020年,中国出版业输出了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图书版权400多项,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中国作家屡获国际大奖,中国出版加入世界“大家庭”。十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作家屡获国际文学大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全民阅读最新政策(2)

此外,中国出版业也越来越多地站在国际舞台上,与大型跨国出版集团同台竞技。不少国际书展常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展团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和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传播中国声音。2015年10月15日,中国出版协会加入了国际出版商协会,开启了中国出版加入世界出版大家庭的崭新篇章,充分体现了日益发展的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出版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搭建全球出版业平台。

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引领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2011年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成为指引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纲领。

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图书免税政策延续多年。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合并挂牌成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有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产业整合。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管理机构内部调整紧锣密鼓地进行。2018年4月,随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挂牌。

在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下,地方新闻出版局与出版社、出版集团或出版总社逐步分开,行政机构职能也由“办出版”向“管出版”转变,包括制定规则、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和市场监管等,逐步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

在出版转型升级和市场化进程中,国家对于出版业的扶持也体现在一些经济政策上,如2013年、2018年、2021年,接连发布文件,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这都对出版业的长远发展和长足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市场化转型基本完成,出版业竞争格局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引领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应转企改制的419家地方出版单位已完成402家,应转企改制的2412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截至2017年,地方出版单位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造,市场活力增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综合出版集团公司为主体和分散单一出版社并存的竞争格局。而改革发端的发行体系,也形成了国有新华为主,民营书店、图书电商、社群渠道并存的多元发行格局。

从文化体制到管理机制,“多劳多得”激发了这个出版业的内部活力。出版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恢复出版到健全出版,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到转企改制,以及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逐步走向全面市场化的过程。时至今日,随着融合发展兴起,出版组织方式的变革,营销发行体系的大震动、“双效”考核的推进落实,不同出版机构在职能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迈开了新步伐。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地方书展做出品牌

根据2022年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6%,相较于2012年提高了5.3%。十年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关要求得到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数据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之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自2017年6月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它的颁布使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有法可依,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开始到2022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已经连续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有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活动异彩纷呈,阅读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十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尤其是各地根据地域文化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地方书展,例如“北京阅读季”“江苏书展”“黄山书会”“天府书展”“南国书香节”“上海书展”等。其中,上海书展自2004年创办以来,到2020年已经举办了16届。2012年以来,上海书展快速发展,据书展官方网站显示,2012年到2020年,上海书展的参展图书从10万种,增加到15万余种;参展出版单位从170多家,增加到500多家;书展主会场零售额从1300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

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全民阅读最新政策(3)

2020年上海书展

基础设施完善,阅读推动工作进入基层。据央广网指出,截至2021年底,为满足农民阅读需求,中央和地方共建设农家书屋58万家;同时,全国总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书屋超14万家;社区书屋、寺庙书屋等各类阅读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及文化服务中心已经全部免费开放。

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全民阅读最新政策(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