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加一是什么梗介绍,加98是什么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0:44:03

泡蟾求偶实验的结果

受此启发,如果我们在相亲时,带上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与自己不相上下、但相貌略差的朋友,那你成功的概率肯定会高于自己单枪匹马出战时的机率。

2007年,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 Dan Ariely还特地通过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个现象的存在。他准备了两组女子的面孔,并在之前的预实验中判定为无差异。实验开始后,当他在这两组面孔中加入通过软件“丑化”的A时,被试会认为A更有吸引力。当他加入了通过软件“丑化”的B,被试认为B更有吸引力。

这个实验也再次佐证, 相似但略逊一筹的选项会让原来的旧选项更有吸引力。

59加一是什么梗介绍,加98是什么梗(13)

说了这么多,诱饵效应背后产生的机制又是什么呢?对此,科学界有以下两种解释。第一个观点是权重转移。2000年,Pettibone 和 Wedell 认为,加入“诱饵”改变了某一选择属性的权重。

比如说,当诱饵和目标选择都在某一个属性上比竞争选项强时,那个属性就比较显眼了。比如,在爆米花的例子中,出现中间选项后,爆米花的数量成了主导属性。

59加一是什么梗介绍,加98是什么梗(14)

此外,不少科学家认为诱饵效应也是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在背后作祟,即是损失往往比收益带来的心理影响要大得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的研究,损失厌恶是指人类面对同等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接受。人类对于避害的考虑,是远大于趋利的。损失厌恶也反映了人类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的不对称。

比如竞争商品可能在某些方面优于目标商品,但诱饵往往会在各个属性上都比目标商品差,当有诱饵商品作为参照时,目标商品呈现压倒性优势,此时选择目标商品就避免了损失厌恶所带来的不适感。

59加一是什么梗介绍,加98是什么梗(15)

损失厌恶理论相关的模型,横坐标远点左边代表损失,右边代表收益,纵坐标为心理价值,可以看出损失曲线比收益曲线更陡

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开头的加钱党们,很可能是为了能克服自己的不适感才不断剁手的。但如果你去的不是显卡吧,去的时候图拉丁吧,结果就大相径庭了。与显卡吧一样,图拉丁吧同样是一种网络社区文化。

只不过在这里,他们尽可能地避免损失厌恶所带来的不适感。在这里,他们可能用你预算的零头配一台电脑,然后告诉你,剩下的钱去会所享受吧。甚至有人调侃说你的三千块在此也够你开网吧。

除了买电脑外,我们生活中要如何降低“诱饵效应”带来的蛊惑呢?首先,购物前确定自己需要购买什么,做好明确的预算和规划。其次是反复询问验证自己是否的需要这个商品,或是能够遇到价格更实惠的商品等等?”多做几次类似的心理问答,你也许就能克服非理性的消费心理。

不管怎样,时刻保持冷静理性的思考,才能不被 “诱饵效应”忽悠,守住自己的钱包。

59加一是什么梗介绍,加98是什么梗(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