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木鱼,图片截自文章《河姆渡文化的冠冕及鸟鱼纹饰》)
除此之外,鱼文化也体现在与我们密切相连的日常饮食中。由于鱼类食物的开发、火的利用,人类的饮食文化也由此而发端,并形成了一套精致的,有讲究的吃鱼文化。
ps:鲸鱼不是鱼哦
03
横县鱼生之“美”
鱼生又称生鱼片,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郁江是广西横县的重要水系,水流清澈、湍急,江中肥美的鱼儿们尾部肌肉发达,口感特别好。横县鱼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生吃鱼片,原是郁江渔民在船上生活不便生火的无奈之举,如今却成了广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2010年,横县鱼生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获此殊荣
必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
横县鱼生
又有那些特点呢?
特点一:选材新鲜
制作鱼生,必须“新鲜”,这是生鱼片的特点,也是基本原则。不新鲜的鱼不能做生鱼片,做了也不好吃。因淡水鱼土腥味稍大,一般鲜鱼捕捞上来要人工饲养几天,让鱼肺里的泥沙尽量吐干净。鱼生都是现*现做,从抓鱼到鱼片和配料上桌,前后仅五分钟。在宰*的时候,要先鱼尾剁掉,从鱼腮和鱼尾处同时放血,放血的同时要将鱼挂起,这样鱼生做出来才会白嫩。切片的时候一般都免去用水冲洗,只是用专用鱼生纸巾将鱼上的污物小心擦拭,据说这样是为了避免水冲掉鱼的原味,省略了鱼片和水接触这个环节,鱼肉也要干爽一些。
特点二:刀工了得
横县鱼生以“薄”出名,认为鱼肉要切得够薄,吃起来才入味。经验丰富的大厨用手起刀落,将鱼肉切成薄如蝉翼的一片,在将断与未断之间连刀切下第二片,切断两片相邻鱼肉连成一块,一打开,鱼肉状如蝴碟,展翅欲飞,两片的鱼肉厚薄均匀,光彩照人,俗称“鸳鸯蝴蝶片”。配料也切得大小均匀,细如发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鱼生制作者都愿意把时间花在磨练刀工上,因为刀工决定了生鱼片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