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再叫一声绝!
应对爆发性疼痛的办法也so easy!那就是增大剂量。
尤其当公司看到,剂量20mg和40mg的药片成本与10mg药片几乎一样,但是售价则可以翻好几倍。那就是说,通过“爆发性疼痛”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只需要让病人加大剂量就可以了。
于是,开始的质疑没有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陆续推出20mg、40mg甚至80mg剂量的药物。伴随着疼痛协会不断地宣传“疼痛等级”和“个性化剂量”这些概念,病人和医生对于奥施康定的使用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
这就是“人权”。真的是*人还要诛心啊!
解决了医生和消费者的质疑,普渡制药的奥施康定更是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但是随着药品剂量变大,时间变长,奥施康定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其实很多的美国医生通过病人的反应都质疑过奥施康定的“成瘾性”宣传。但是普渡制药在当初上市奥施康定的时候就耍了一个小手段。
主管美国药品安全的执法部门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根据美国药品相关审查规定,药品上市是需要做成瘾性实验的。但是如果药企自己承认了,FDA就不用做实验了。普渡制药当然承认自己含有成瘾性成分(毕竟阿片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FDA也就没有再验核。
但是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普渡制药在承认自己含有成瘾性成分的同时,也表示自己的缓释技术可以让药品不直接释放全部药效。因此,这就不会造成成瘾性。而普渡宣称的1%成瘾性也没有经过试验,只是他们从一篇期刊上截取的一段话。
也就是说,普渡制药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操作绕过了FDA的审查。并最终拿到了FDA颁发的药物不具有成瘾性的证明。也是这个证明让更多有质疑的医生放下了心,毕竟政府报告做背书说明药物是安全的。
FDA就这么愚蠢吗?
当然不会。当年核准奥施康定上市的FDA官员,在1998年就入职了普渡,并担任医疗事务执行董事。这也是美国政治的惯用伎俩,著名的“旋转门制度”。该官员在奥施康定提交审核材料的时候,还亲自下场去普渡制药对面的酒店和高管们商谈几日。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写材料。你说,这样的材料怎么可能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