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与吗啡等其他药物不同,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很弱,使用时要安全得多,而且其安全剂量范围(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范围)也广。
于是,芬太尼迅速在麻醉镇痛界崭露头角。
(图为各种包装的芬太尼药品图源:海外网)
之后,芬太尼不断开枝散叶,以其为基础陆续产生了其他芬太尼家族的药物,比如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阿芬太尼等。它们被普遍用于医疗,大幅改善了手术和术后镇痛效果。
从此,更加无痛的治疗才真正走近大众,芬太尼类药物也就成了疼痛的“超级克星”。从上世纪60年代问世到今天,期间各种阿片类镇痛药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芬太尼类药物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一直都是麻醉镇痛药中的王牌。
2.芬太尼为何被毒枭选中?
到这里,我们谈的都是作为麻醉镇痛界“天选之子”的芬太尼。
但芬太尼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却给世界带来了另一种“苦痛”——它被毒枭盯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的一种,通过与人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可以起到镇痛作用,同时它也具有阿片类药物的“通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出现兴奋、致幻的效果。
简而言之,芬太尼能让人产生欣快感,而且依赖性、成瘾性强,这使它很容易沦为毒品!
其实不光芬太尼,很多麻醉镇痛类的药品与毒品的原理都是类似的。为什么毒枭偏偏选中了芬太尼呢?因为芬太尼是既能逃避监管又容易生产的“实验室毒品”。
何谓“实验室毒品”?
到目前为止,毒品已悄然“进化”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是“传统毒品”,比如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都是基于植物原有的化学物质生产或者提纯而成。
第二代是“合成毒品”,比如冰毒、摇头丸等。
(图为美剧《绝命毒师》剧照,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怀特,为了给家人留下财产,利用自己超凡的化学知识制造冰毒,逐渐成为世界顶级毒王的犯罪故事。)
可以说,前两代毒品“人人喊打”,被严格管制,而第三代的“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尚未被国际禁毒公约管制,并且不被公众熟知。
很多实验室毒品在刚发明时是药品,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致幻和成瘾性,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毒品,最典型的就是芬太尼。
实验室毒品的致幻和麻醉效果与前两代毒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可怕的是,它们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首先,原材料很容易获得。
药品的成分归根结底就只有碳、氮、氧等基础元素,所以不太可能把所有的原料都管起来。
以芬太尼为例,对一些“绝命毒师”来说,买到合成芬太尼及其替代品的原材料不是难事,很多甚至可以通过QQ群等途径购买。
其次,制造简单且更新变化速度极快。
按照美国缉毒局的说法,实验室毒品的设备可网上购买,也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技能,这有利于小型药物贩运组织走私并小规模生产。
此外,实验室毒品合成路径和合成结构有很多,只要稍稍改变分子结构,就能产生一种新的衍生物,具有相似甚至更强的效果。
这就犹如九头蛇海德拉,砍掉一颗头,便以极快的速度重新长出两颗。地下制毒者天天盯着列管目录,研发没被列入管理的新产品,立法机关一将某种物质列入管理名单,制毒者就立马改改成分,很快就会有多种相似的“新品”冒出来。
就像1生2,2生3,3可以制成芬太尼,把2禁了,制毒的人一样可以通过1来重新合成2,无法穷尽。
最后,监管难度大。
实验室毒品“太新了”,最近几年才流行开来,所以监管有时候跟不上,连它的致瘾性也不好评估。
以前的毒品,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后,从成瘾性、社会危害性出发,通过《非法药物折算表》对应到法律上的惩罚,标准清晰,便于量刑。但实验室毒品研究和评估的速度跟不上,很多毒贩把分子结构改来改去,最后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厉害”了。
这些“盲点”,注定会被毒枭钻空利用,芬太尼等实验室毒品近几年开始在全球泛滥。
目前已报告发现实验室毒品的有101个国家和地区,共700余种,远超国际管制的251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数量。
3.“毒品之王”有多可怕?
作为药品的芬太尼效果很强悍,而作为毒品的芬太尼,危害也很可怕!有人甚至把芬太尼类物质称为“毒品之王”。
在庞大的“芬太尼家族”中,最恐怖的要数“卡芬太尼”,它的药效比一般芬太尼强得多,只需要0.01克就能麻翻一头大象——所以它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有一种用途,就是“大型动物麻醉剂”。
至于人类?只要0.02克,就能致死!
如下图所示,*死一名中等身材的成年男性,大约需要右边剂量的海洛因,大约20克;换成卡芬太尼,只需要左侧大约0.02克的剂量,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卡芬太尼甚至被作为武器使用过。
2002年,莫斯科钢管厂俱乐部被30多个车臣恐怖分子袭击,近千人成为人质。俄罗斯特警部队不得已发动突击,通过剧院的通风系统释放了几罐卡芬太尼气体,绝大多数恐怖分子瞬间就失去了抵抗能力,少数试图挣扎的恐怖分子也无力顽抗,甚至连引爆自*炸药背心都做不到,被俄罗斯军警像打靶子一样逐个击毙。
正因芬太尼类物质无法估量的致命性,缉毒警察发现非法芬太尼制造作坊时,都需全副武装出动——身穿防化服,身背氧气罐才能确保不被伤害。
201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两名缉毒警察在执行搜查任务时,不小心吸入了芬太尼类物质,差点丢了性命。“我拿起袋子把它封好,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的时候,一堆粉末飘到了我们脸上”“我感觉身体都停工了”“事实上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粉状的卡芬太尼和海洛因很相似,所以卡芬太尼常被伪装成高效海洛因,或在其中加入海洛因卖给吸毒人群。
虽然卡芬太尼比海洛因贵了十倍,但如果按照配方,1克卡芬太尼能够混合出1000克海洛因,它的价格会比直接购买成品海洛因低好几个量级。
除此之外,卡芬太尼纯度极高,但制作成本不高,这意味着毒枭们可以用更少的重量和成本运输更多的毒品,从而赚更多的钱,这样就使披着海洛因外衣的卡芬太尼大量流入毒品市场。
更糟糕的是,在一些国家,一些街头售卖毒品的毒贩往往也不清楚手里的“海洛因”究竟是什么,大多数摄入过量卡芬太尼的人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摄入的是多么强烈的药物。
芬太尼究竟危害程度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全球芬太尼使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来寻找答案。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药物滥用危机,从1999年到2017年,阿片类药物导致39.9万人死亡。刚开始滥用的主角是处方阿片类药物、海洛因,从2013年开始,滥用的主角变为以芬太尼为首的人工合成类阿片药物。
2016年4月,57岁的美国著名歌手、音乐家和唱片制作人普林斯·罗杰·尼尔森被发现在家中死亡,死因是意外服用过量芬太尼。普林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走红,专辑销量超过1亿张。
2018年5月,美国南达科他州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安吉拉,哽咽地告诉观众,她21岁的女儿艾米丽因滥用芬太尼而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