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打开电视机,央视几乎全是录播比赛,如今体育频道终于热闹了起来。
英超、意甲、德甲、法甲,F1、网球、NBA……当体育迷打开电视或者手机端,一度体育版权资源匮乏的央视,在2022年下半年忽然变得富裕起来,五大联赛只差一个西甲。而曾经独霸版权市场的视频网站倒是如同“走马灯”一般,乐视、PP体育先后倒下,腾讯体育也在裁员之后出现明显的下滑迹象,唯有咪咕视频*出血路,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用户。
腾讯已仅剩篮球和中超
央视曾经拥有着无可撼动的体育赛事版权地位。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在瑟瑟寒风中为央视送录像带的故事,早就成为了一桩佳话。这也是NBA在中国后来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之举。
但随着视频平台风起,体育赛事版权在中国进入了“走马灯”时代。从乐视体育开始,体育版权费用一开始炒作至高位,后来的暴风体育、PP体育、优酷体育、新英体育无一不是该种模式。
但由于版权费用太高,国内球迷付费直播的习惯也没有完全养成,在视频网站背后资本散去之后,这些视频平台先后无力支撑,还留下了被英超、西甲起诉的尴尬局面。
前两年,腾讯体育曾经先后接手英超、F1、中超等高质量赛制版权,但今年开始,他们裁撤了大量体育部门人员,基本只保留了比赛直播业务,更具体地说,就是NBA的团队和中超。
足球转播层面,腾讯已经丢掉了英超这个最重要的比赛,而且即便还有欧冠版权,但打开赛程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足球解说了。而中超联赛又受疫情和俱乐部投入影响,关注度已经无法与前几年相媲美。
腾讯体育目前主要靠篮球业务支撑,但从篮球欧锦赛都需要付费会员才能看的操作来看,资金压力恐怕很大。腾讯的处境和以前乐视、PP体育的下场相似,也会给其他平台一种警示,体育版权还是要遵循市场,不要为了拿独家版权疯狂加价。
央视重回C位却走了人才
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中国市场逐渐有了用户愿意为体育赛事埋单,但这个群体的数量远谈不上乐观。
《体坛周报》总编辑骆明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我之前说过,欧洲足球联赛就应该在中国免费送转播权,向所有平台开放(名义上免费,其实各平台投入了人力和流量),收些广告费,同时俱乐部对赞助商去说故事,这比从球迷手里收钱靠谱多了。”
央视,再加上央视频的覆盖面,几乎可以实现社会面的全面渗透。电视台的直播仍具有互联网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低延时、超高清画质等。互联网平台的优点,央视频也兼而有之。这些都成为央视重回体育版权市场C位的关键因素。
而因为过去几年的收视率太过惨淡,广告商离去,所以央视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从复播NBA开始,到复播英超等足球联赛,CCTV5用实际行动证明,台内确实有了明确的规划,想要重新吸引观众。
只不过,受之前版权流失的影响,央视如今的解说阵容有些青黄不接。复播之后的NBA都是解说员“单口”,效果不够理想。随着杨健、洪钢离职,蔡猛、韩乔生等人退休,央视解说阵容断档严重。除了贺炜、于嘉、童可欣、高菡等少数几个名嘴,其他年轻人大都缺乏足够的知名度。
优秀的解说嘉宾更是踪迹难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宫磊几乎包办了央视所有重要足球赛事的解说。而受疫情影响,嘉宾出镜困难,央视干脆走起来条线记者担纲嘉宾或者直接解说的方式。
咪咕的版权优势最为突出
从目前来看,因为背靠中国移动,咪咕视频的发展势头迅猛,这让他们近年在版权争夺上底气十足,先是拿下NBA转播权,和腾讯体育打起了擂台,而后又集齐了欧洲五大联赛,在足球赛事转播上成为业内标杆。
有了优质赛事资源,就可以吸引人才加盟,今年从CCTV5辞职的知名篮球解说杨健,就加盟到咪咕,杨健和苏群、徐济成的搭档,让球迷找回了曾经在央视看球的感觉。
咪咕的足球解说阵容更是强大,詹俊和张路的黄金组合就是招牌,大批足球迷为了听他俩解说选择了咪咕。还有黄健翔、娄一晨、徐阳、颜强等等,都和咪咕签约,看起来咪咕已经提前为年底的世界杯转播布局了。
除了足球和篮球这两个大项,像田径、UFC、游泳、乒乓球等项目,咪咕也有转播权,平台发展势头完全是领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