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当放低要求。
有研究表明,男孩的大脑发育,要比女孩晚一些,一年到两年,所以,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男孩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会比女孩差一些,看上去处处不如人。
不如适当放低一下要求,让孩子跟他自己比。
只要孩子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欣赏。
因为人总是会喜欢那些很喜欢他们,对他们有正面评价的人。
想让孩子喜欢你,一定要多夸夸他,向他表达,你对他的喜欢。
当然,别总说“你好聪明,你好能干”这类空洞的话。
孩子是特别敏锐的。你表扬的内容越具体,越真诚,他越愿意去相信。
2、别太端着,跟孩子当朋友。
当妈妈的,别太把自己当“妈妈”了。
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是很敏感的,你一开始讲大道理,他们就会把耳朵关起来,或是不耐烦地表示,他不想听。
这是他们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表现。
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是不会喜欢被左右,被控制的。
所以,当孩子拒绝听大道理,对讲道理表现出抗拒之时,就意味着,你需要调整跟孩子的关系,需要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了。
你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引导他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他照做。当你真心地把孩子当成朋友,孩子也会把你当成朋友,跟你无话不说。
3、跟孩子保持适度的距离。
远香近臭是人际关系的潜在法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你舔着脸迎上去,对方可能不但不领情,还会急着逃脱。而若你稍微高冷一点,对方反而会朝你走近。
在亲子关系中,其实也是如此。
男孩在经历0-6岁跟妈妈的亲密时光以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跟妈妈亲亲抱抱了,也不会再整天跟着妈妈的屁股后面当“小尾巴”了。
他开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好朋友。
尤其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小秘密也会越来越多,不太愿意跟妈妈分享了。
这个时候,妈妈就不要再问长问短了,不要总问“你们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那天跟你说话的女同学是哪位啊?”
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妈妈可以在关系中适当“留白”。
当然,除了以上3件事,作为家中重要成员的爸爸也是必不可少的粘结剂。
儿子长大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喜欢跟爸爸在一起。
向爸爸靠近,寻求爸爸的认同,是每个男孩成长的必经阶段。
爸爸的影响力会慢慢超过妈妈,所以,爸爸更要当好引导者,千万不要搞什么父子联盟。
爸爸一定要在儿子面前无条件地维护妈妈。
,大家好,我是虫儿妈妈,多平台原创育儿博主,一个每天与8岁顽童斗智斗勇的中年girl,专注分享育儿干货,以及一位普通妈妈的社会人生观察。关注【虫儿妈妈育儿】,育儿路上有我不孤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