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最后疯疯癫癫离家出走,这个人物就是甄士隐。为什么曹雪芹书中开篇要安排甄士隐?而且还把“真事隐去”,其实甄士隐与《红楼梦》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贾府的命运也与此人有着内在的关联。细心的读者都知道贾府是由盛及衰,而甄士隐也是由喜至悲,离家出走也像极了贾宝玉。其实甄士隐就是贾府的一面镜子,我们从这面镜子也看到了贾府的命运,所谓《风月宝鉴》并不是贾瑞拿来看王熙凤的,而是“你是什么样,你从中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甄士隐就是微观版的贾府,唯独不同的是甄士隐最后悟道了,也明白了这人间的是非。而贾府里凡人的命运直至败落依然不明道理,所以有了《好了歌》给我们做提示。换个角度看《红楼梦》,一下明白曹公给我们下了一个伏笔,眼前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繁华景象都是梦一场,“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也得到充分验证。
咱们继续说甄士隐与书中的重要关系。其一是指明贾府的命运,其二咱们要说说“要累及父母”的英莲儿,三是要说说甄士隐在《红楼梦》的现实意义,绝非大家想的那样简单。
甄士隐的命运是悲惨的,但结局也算是喜人。甄士隐为一方绅士,虽算不上绝对的富豪,但人品与道德那算得上是绝对一流。此人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也不放在心上,所以已经积累了很大的福报。而且梦中到过太虚幻境,说明此人具有慧根。正因为有慧根才能在梦中与实现生活中与一道一僧见面,最终被度化。这里顺便说一句,梦到过太虚幻境的人只有贾宝玉与甄士隐二人,而这补天顽石是一道一僧路过时碰到的,他是要求体验荣华富贵,其实一道一僧的任务就是去“度化甄士隐”,只不过顺路带上顽石一并体验,引出了一场悲剧故事。让他梦到太虚幻境是“生活体验中的一部分”,是书中应景需求。但甄士隐的梦境体验与现实遇见一道一僧具有“点化作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件。这时我们才明白书中为什么开篇与结尾都是以甄士隐为本书终结,因为甄士隐这个人物代表着《红楼梦》的整书的意义,是道德开悟的体现。高鹗版最后说甄士隐疯疯癫癫,漂泊不定的结果其实与曹雪芹原著预期不符,甄士隐度化后应该是位得道高僧,不然也失去度化意义。甄士隐经历了富足、失女、败落、离家、被弃等已经大彻大悟,经一道一僧点化已经是“真士隐”了,曹公执笔也告诉我们,“要想得道与开悟你需要经历一些事,不然怎么会圆满”。贾宝玉就是经历与体验者,看了贾宝玉就明白了甄士隐。一个是宏观描写,一个是微观体现,让我们仿佛置身戏内又同为戏中人。用“贾府真实的空间感受与感情世界”来衬托我们自己,看明白自己。正所谓《风月宝鉴》的真实执笔意义所在。所以说甄士隐的命运应该是“先苦后甜”,不能说他后半世的人生全是悲凉。
我们再说说“英莲儿”这个孩子的命运与甄士隐的关系。为什么曹公要安排“士隐失女”的环节,想必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儿女被拐卖后父母的焦虑,所谓“累及父母,有命无运”,都在说人生的无常。书中提及英莲,后改名为“香菱”,此女具有一定的才学,可吟诗作赋,只不过命运坎坷,被拐卖、被薛蟠毒打,最后生子命绝,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你即不缺才学也不缺能力,但总是很难成功是一个道理。所谓的“机不逢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中这样的女孩子还有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按理说都应该是大家闺秀,但人生结果都很意外。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命”是父母生的,“运”是自己的,即便再疼爱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左右。好比作者作者曹雪芹自己,即使出生再好,自己的命运依然坎坷,生命之无常多变早已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当然这也是甄士隐得道中需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得失之间尽显人间大道。
甄士隐带给我们很多遐想与疑问,但由于他在书中出现的频次并不多,很容易被读者忽略掉。更多的读者都沉迷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宁二府的兴衰起落,官场人物与物件儿描写,诗词文化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吸引了我们。但是当我们合上书,返回头来再看看甄士隐,突然明白了曹公真正要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人生的开悟与得道”。
人生不同阶段看《红楼梦》都有不同的启示,甄士隐这个人物贯穿全书,首尾结合,让贾宁二府发生的故事印证了一道一僧的说词与甄士隐对人生的悟解,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甄士隐”,相信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贾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