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作家陈懋平,为何笔名叫三毛?对此曾有多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有一个版本是她从小喜欢看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后来还曾特意拜访过晚年的张乐平并认其为义父。
影响陈懋平的那个作品,也就是影响了我国几代人的《三毛流浪记》。
我们熟悉三毛,基本上都是从电影《三毛流浪记》开始的,这部拍摄于解放前夕的电影在我国影坛留下了很多堪称神奇的故事。
本文就回顾一下这部只有一个来小时的著名电影。
一、《三毛流浪记》漫画创作背景,一幕人间悲剧
《三毛流浪记》拍摄于1949年春,但关于“三毛”的漫画早在1935年就有了,在漫画家张乐平的笔下,三毛一开始是一个善良、搞笑、歪点子多的普通市民孩子,他古灵精怪热心助人但却经常惹出笑话来。
抗战爆发后,张乐平让三毛“参了军”,在抗战胜利后他创作了讽刺漫画《三毛从军记》。
1947年初,冬日的上海寒风料峭,张乐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童围在一个已经灭火的烤红薯炉子前取暖,为了不让手冻僵他们将手伸进尚有余温的炉子里。
第二天早上,张乐平再次路过那里,发现昨天晚上那三个流浪儿童已经冻死了两个,沿街开车收“倒卧”的人像收一截木头一样将孩子的遗体扔进车厢拉走。
那时候的上海街头存在很多这样的流浪儿童,平日里他们乞讨、捡烟头、卖报纸、推车赚取活命的零钱和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备受各种势力的欺负,而一到了冬天几乎每天都有冻死的孩子,张乐平有感于这幕人间悲剧,开始创作反映上海流浪儿童生活的讽刺漫画《三毛流浪记》。
1947年6月,《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成为当时全上海关注的热点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