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向来是以成绩说话。但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却是不允许给学生排名的,连成绩都不能打出来,而是出之以“ABCD”等级制。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据说是为了保护差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生活得健康快乐。但,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你就是打了一个“ABCD”,学生们不还是能够大致猜测到自己的成绩吗?而心急的家长,自然就会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孩子的成绩。一个学期学完,家长如果连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我想,只要家长询问孩子的成绩,恐怕没有老师不会明确地告知吧。
其实,只要是进了学校,就像进了赛场一样,必然有一个好坏优劣的。自己孩子的好坏,我想只要是明理的家长,他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所以,在不公布排名的时候,家长私下询问孩子的成绩,老师有义务告知,而没有必要对家长隐瞒的。
从不准公布学生成绩这个要求出发,我们就应该合理地推出,应该模糊化成绩的。但是,到了学校,在面对教师的时候,却又把成绩当成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利用它来敲打教师,让人哭笑不得。
昨天,赵老师找我聊天。说是聊天,其实就是吐苦水——因为他因为在期末抽考中成绩垫底,绩效工资被扣了几百元。
什么是抽考呢?就是全县的小学六个年级,选择一到两个年级实行全县统考。学生在自己学校考试,但是老师却是交换监考。试卷收齐后,统一到县里,统一安排网上阅卷。最后,全县所有的学校进行统一排名。
跻身前三甲的学校,将会得到表彰;而垫底的学校,可能就要进行诫勉谈话了。这样的压力之下,校长自然要把压力转嫁给老师。成绩好的老师,将会有奖励;而成绩差的,那对不起,扣你的绩效工资。
这样的安排,差不多可以媲美高考了,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能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嘛!
可是现实却很打脸,舞弊在考试中横行,让考试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有老师想方设法拿到考试题目,把答案在班上悄悄公布;有老师和监考老师打招呼,互通声气;有老师和改卷老师打感情牌,提前做好“埋伏”……
这考试如果都考成这样,还不如不考,原因很简单,你这是在教育学生呢,还是在残害学生。我们既然是确定不公布学生成绩,那么就应该让教师自己去考,让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负责——这不是更好吗?如果真要考,一学年考一回,集中在一个地方,打乱学生,抽调老师来监考,这才能避免问题的滋生。但是,就一个小学的期末考试,有必要这么折腾吗?还素质教育呢?
亲爱的读者朋友,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