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通路周边小区居民回迁后住上了楼房
“东安屯最大的特点就是破,东莱南街、北街全都是高矮不齐的趴趴房,屯里到处是轧钢厂、炼钢厂、木工厂、货运公司,薄板厂、麻纺厂,屯子上空经常有工厂冒出的彩色浓烟,偶尔还有有毒的怪味。那时候的伊通河还没开始治理,永宁桥下头道沟的脏水、工业污水全都流进了伊通河,沿途的臭味让人望而却步。整个东安屯,钢厂大楼、东安路小学、四十中学是南街最高、最漂亮的建筑,谁要能住上钢厂宿舍,那就让居民羡慕不已。”
今年80岁的宋玉春奶奶和赵福珍阿姨是老邻居了,她住在东安屯也有51年了。低矮的平房、狭窄的胡同、恶臭的水沟…… 老街居民当时就生活在这片毫无希望的城中村里。“人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东安屯就是这样,人都穷横穷横的,小偷小摸也多,附近不都是工厂嘛,破铜烂铁随手就偷,木头柈子、木板也能顺手牵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和桃源路齐名的流氓窝,三天两头儿就有进派出所的。”宋奶奶说自己对以前的生活记忆贼深刻,“这里到处是低房,因为地方窄、人口多,家家户户但凡院子里有点地方的就都搭板子、砖头加盖房子,后来发展成三间房两户人家住,一家一间半。当时就连年轻人结婚住的都是偏厦子、浮房。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差。几乎每个电线杆子下面都是居民倒垃圾的地方。尤其是东莱南街和北街上很多人都出来摆摊,最多的时候能有上千个摊位,他们都是占道经营,东西多得道上根本走不了车,那里从早上吵到晚上,噪音污染太严重。别人说那是长春最大的‘旧货市场’,我们都叫它为‘破烂市’,可以想象附近居民有多闹心了。”
在东安屯伊通河西岸的一处棚户区内,有一座碉堡,也有人说这是水塔,但老居民一般都叫它“炮楼”。58岁的范国臣棚改前就住在炮楼边上。“改革开放以后,东安屯有能耐的坐地户搬出去了,外地打工人员、农民进城之类的租房户蜂拥而至,他们把坐地户装煤、柈子的仓房都租去住了,他们又加盖了浮房、棚子,东安屯又是另一番乱象,本地人走在里边都容易迷路。”范大叔告诉记者,棚改之前,东安屯居民一直是住在趴趴房里,用水都要按着时间点用,尤其是冬天,最怕水管上冻;房里没有下水道,没有当时长春市已经普及的煤气罐,没有暖气管,有些人家连炕都没有,只能烧煤、烧柈子、烧炉子。“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我们当时的日子有多难。还好还好,2007年底,张罗了10多年的棚户区改造终于动真格的了。直到那时,我们东安屯人才在报纸上了解了屯子到底有多大。”
如今东安屯高楼林立
两年时间,东安屯大变样,高楼大厦盖起来,街路开始整修,沿街商户开始入驻。2009年末,居民回迁。东安屯已更名为东湾半岛,区域内旧貌换新颜。原来只能走一辆车的龙脊路都加宽成双排带护栏的机动车道,泥土路也变成了柏油路;居民区高楼林立,新建的小区普遍在20层以上;遍布南北街的东安屯破烂市因为扰民、阻道逐渐被取缔。近几年,东安屯边上的伊通河更是治理完毕,蜿蜒流淌的河水犹如一条玉带,贯穿城市南北;一盏盏路灯、亮化灯清晰地勾勒出整条河流的纤细身姿,灯光中朦胧绰约的树木、古色古香的楼亭、美轮美奂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河边带状公园风景如画,夏日里人们赏花乘凉,钓鱼嬉戏;冬日里银装素裹,雪后的玉树琼花更让人流连忘返。徒步健身的青年,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拖着音箱“吹曲儿”“吊嗓子”的音乐爱好者……只要带上手机,对准河道和对岸按下快门,拍出来的张张都是可以做手机壁纸的大片儿,照片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