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岁处于青春期,在此期间会面临中考、高考、大学毕业,以及数次的分离,会出现“感情最后一班车”的现象。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同学相处得更好。
孩子们不想听父母的话如《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所述,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正在进入抽象观念、假设情景、形式逻辑的世界,仅仅因为你是家长就指望孩子认同你的说法是不现实的。和成年人一样,青少年希望了解每一项要求背后的基本原则。
父母往往不理解孩子的思维变化,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如果孩子认为父母制定的规则是控制和专制,觉得不合理就会反抗。
同时,青春期的他知识面很广,发现父母不再什么都知道了,就不再听你的。
我们的期望往往不等于孩子的期望。我们喜欢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上学,参加每一项学校活动,照顾好该学习的时间,认真积极的锻炼身体,有积极的兴趣爱好,保持房间整洁,参加我们计划好的郊游。
孩子在学校感觉很累,不时会爆发周一综合症或者假期综合症。只参与自己喜欢的,可以轻松掌控的项目,有些项目不太情愿则就想着法的去逃避。
与学习相比,他想多休息。一想到跑1000米就头疼。当他想逃离网络,玩游戏时,他会感到轻松愉快。
凌乱的房间让他感到安全。我们以为他什么也找不到,但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已经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父母的计划在孩子计划之后,只能执行前者。
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是我们认为孩子不听话的标志。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区别。
孩子们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中提到,孩子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青少年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获得自由,害怕父母“抛弃”他们。
当孩子想和同学一起玩,不听父母的话,我们认为孩子不需要父母,可能会减少对孩子的照顾。其实我们又搞错了!孩子翅膀硬了,却无法完全摆脱父母的帮助。他需要爸妈的爱。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抱着他纵容他玩,而是一直要求他各种学业要求。总有很多行为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有时候会看着或者发脾气。
孩子误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不像以前那么爱自己了,会觉得很失落。孩子需要有安全感,确信没有什么能动摇父母对他们的爱。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时候是无助的,比如身材走样,脸上长痘,生理期不适,成长痛,学业压力,增加运动的痛苦,免疫力的挑战,同学之间的矛盾,社会障碍。他们经常感到沮丧,不知道如何应对。
你会发现,当孩子生病或心情不好或遇到困难时,孩子会安静认真地听父母的话,并且马上行动。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是在关爱孩子,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只要他觉得安全,建议和要求合理,他就会执行。
坚持每天给孩子讲一点社会心理学,学会了和同学约会。告诉孩子房间间收拾利索,会减少生病,他学会了收拾房间。提醒他以后想和好朋友上同一所高中,他开始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