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红高粱》在1988年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可以说是老谋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莫言给了张艺谋很大的帮助。然而在影片拍摄即将结束时,莫言开始怀疑张艺谋选错了演员,他觉得影片可能会毁在巩俐手上。
张艺谋看了《红高粱》的小说以后,觉着小说里的这片高粱地,小说里的这些男人女人,豪爽开朗,旷达豁然,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欢乐,于是产生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张艺谋连续到了莫言,并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莫言对张艺谋非常支持,他还表示:“作品根据需求爱怎么改怎么改,拍好了是你张艺谋的光荣,拍砸了也不是我的耻辱”。
《红高粱》的编剧有三个人:陈剑雨、朱伟以及原著小说的作者莫言。1987年,张艺谋前往高密县,把《红高粱》的定稿拿给莫言看。莫言当时对剧本的内容十分惊讶,他非常好奇几十个场景、几十个细节能拍成电影?看到上映的影片之后莫言曾表示:“后来,我明白了,电影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比如'颠轿’一场戏,剧本里几句话,在电影里,就'颠’了5分钟。”
《红高粱》剧组选择演员的时候巩俐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读二年级,因为“我奶奶”这个角色很关键,剧组在寻找演员的过程也比较费劲,找了好几个人选,史可也是候选人之一。之后北影导演李文化的女儿李彤给《红高粱》剧组的副导演杨凤良推荐了巩俐。剧组分别给巩俐和史可试了造型,发现感觉不太一样,后来又拍了她们两段小品,还是觉得巩俐更合适。
片子快开拍的时候,莫言把剧组的全体成员请到自己家里吃饭,当时的拍摄组不叫《红高粱》剧组,叫《九九青*口》剧组,莫言一开始对巩俐的印象一般。莫言感觉巩俐自己心目中的“奶奶”形象相差太大。“奶奶”应该是一株鲜艳夺目、水分充足的带刺玫瑰,而那时的巩俐更像不谙世事的女学生,他怀疑张艺谋看走了眼,担心这部戏将砸在她手里。
然而《红高粱》的电影影响确实比小说大得多,莫言也曾表示,小说写完后除了文学圈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但当1988年春节过后,深夜走在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在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电影确实是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