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烧关门纸
每晚关门时烧关门纸,早晨开门时烧开门纸。
☯第二天
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有7件。
1.上林请神
在辞灵当天的下午,执事领孝子抱牌位上林请神。到林上烧纸时,执事曰:“点香神知,闻香神现,请神入位,回家受奠。敢告。”孝子一揖四叩,起身一揖,抱牌位回家。
2.安神
请神到家,与新丧合牌位,孝家行安神礼,一揖四叩。
3.盛殓
在辞灵的当天傍晚,客到齐后,特别是要经过主要亲友看罢无有异议之后,方可入殓。入殓之前,先要铺棺。首先用箩在棺底从前往后筛洒一层细灰,只洒一遍。然后从前往后铺一层棉绒,共用手撕七把棉绒,前头铺得稍厚,后头稍薄。棉绒上面再放条麻丝,并弯成七弯,每弯处摆放1枚铜钱,叫“垫背钱”。然后放好枕头,抬尸入棺。揭开蒙脸纸,解开绊脚绳,对死者正衣正冠,做全身最后检查。最后在头部放金元宝,脚部放银元宝,念歌曰:“头顶金,脚蹬银,子孙后代出贵人。”
4.净面照面
舀一碗净水,象征性给死者洗脸,同时念净面歌:“浇花浇根,留子留孙,吃三分,留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完毕,把碗扣在棺前,出丧时由抬棺人用脚跺烂。然后用一面镜子象征性照一照死者面容,让死者满意,然后用力摔碎镜子。
5.封棺口
盖上棺盖,镶上棺扣,扣上系五色线。合扣后孝子在棺上洒五色粮,儿媳拿笤帚将粮食从棺前往棺后扫一下,用小簸箕在棺尾接住。孝家就地大哭一场。
6.辞灵
在出殡头一天晚上,在灵棚举行祭奠仪式,叫辞灵。先由孝家行辞灵十二拜礼,然后亲友带祭礼行辞灵礼。
7.女儿叩头
如果父母去世,已经出嫁的女儿要身披重孝,回婆家给公婆叩头,以示请求供礼,因为婆家第二天要前去吊唁。在街上走过时,旧礼逢人叩头,街人这时要赶忙拿钱,表示给死者买纸赠送纸钱。
☯第三天
第三天要做的事情有11件。
1.祭祖泼坟
出殡当天早上,孝子抱公鸡上林破土,破土前先行祭祖礼。孝子一揖后跪于祖坟前上香、奠酒、焚纸,一揖四叩首。执事曰:“林堂阴宅肃静,今天是××府(太)君仙逝大祭,安葬于祖茔侧,归茔之前,先告礼知,共安九泉,敢告。”
2.刨坟
孝家抱公鸡破土,先在墓穴上画个长方形坑样,烧香焚纸,孝子抱着公鸡,用鸡爪在墓穴中心与四角挠土。回家时向刨坟人一揖三叩首,以谢代劳。
坟墓埋法:翁不见媳,女不守门;雁行排列,近祖为上;闪开神路,不可阻挡。只有祖坟用夹棺葬(夹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中,妻居两边),其子孙只能用排棺葬(排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内,妻全居外)。夫妻坟两棺材头要齐,两棺侧距前为一竖脚,后为一横脚。两世之间棺头接棺尾,不可脱气;也有按“勾三股四弦五”而定。头的朝向称“大向”,脚的朝向称“小向”,小向又习称“行穴”、“向口”。
现在郓城一代农村葬法,多不依古法,一般是儿子必跟其父,往往两世之后,就埋不下了,只好拔林。有人觉得老林风水好,拔林不愿远离,而是就近安新林,此称“偎祖拔林”。
或有长者健在,少者先亡,这样少者先寄埋别处,等长者亡后,再“起攒”(cuàn)入林。或有兄长健在,小弟先亡,遵循“先死为大”,弟占兄穴,称为“抢穴”;如果为兄留穴,多视为不吉,称为“催穴”,谓催命也。
刨坟的标准一般是长2米2,宽1米半,深84公分。这和棺木的大小是相适合的,木匠制作棺木,都是棺头高1米,宽度和旧时八仙桌相等,和门的尺寸相宜,可以方便出棺。
夫妇先丧一人,埋葬时封一个坟头。另一人如果在先丧人未满三周年时故去,在合葬墓上堆两个坟头。最后在第二人故去三周年时,坟头再添土合成一个坟头。
起葬留下的土坑按以前的习俗是不平埋的,而是听由自然风雨填平。
如果由于特定原因,必须要平填时,应在坑内扔辣萝卜若干个,大小不论,取“补”之意。另再往坑内倾倒些许生发面酵子,也可用发面蒸馍些许扔到坑内,取“发”之意。以上办法用于林上其他坟墓尸骨未起的情况下。
如果林上坟墓尸骨已经起完,则在墓坑内放两块青砖或五谷杂粮若干,再用土填平。
3.设礼桌
即收礼所设记账桌。奠客到后,必须到礼桌登记、纳礼、领孝。然后奠客等候祭奠,如果是娘家客先行过去,一般不等。如果是该着跪棚,可以告诉桌上,以便先过。
4.迎吊客
把吊客带来的供礼或者抓供的钱项先摆在祭桌,如有帐子也挂在棚前。然后执事领孝子迎客,行至迎客的供桌前,先进行拜供,执事向供桌一揖,孝子向供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此时吊客肃立;(有的地方没有拜供一节),然后迎客,执事向客头一揖,客头还揖。执事曰:“遐赴祭奠,一路风尘,前来增光,孝家恳客。”孝家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吊客拱身静候,如果是舅、叔、哥等出迎,吊客理应半跪。然后吊客跟随执事前行,直至大门。
走到大门口,另有执事迎接,执事一揖,吊客还揖。然后,吊客从大门边走边哭,进到棚口,执事喊“客到”,另一执事喊“谢客”,此时吊客正身一揖,然后叩头鸣哀。此时执事烧纸。人拉吊客止哀,再连叩三头,平身一揖,礼毕转回,出门到茶桌,等候祭奠。此是吊纸。
如果烧吊一时,即吊纸与祭奠同时进行,则吊纸完后不要出棚,而是接着祭奠,一般施行十二拜礼,具体做法如下:
吊唁十二拜礼
立身灵棚左角,向供桌上首执事一揖,执事还揖。左脚一步到灵棚中线,再右脚一步到灵棚右角,向供桌下首执事一揖,执事还揖。然后左跨一步到棚中线。以上向两执事做揖是一种文明礼貌动作,有之亦可,无之亦可。下面方算十二拜礼:
立身灵棚中线一揖,上一步一揖,再上一步一揖到供桌前,跪下上香,上香毕伏地叩头,起身桌前一揖。然后斜向右后退一步,一揖,接着四叩头四作揖。(此为上首4拜)
再斜上一步到供桌前,一揖,再次跪下上香,上香毕叩头,起身桌前一揖。然后斜向左后退一步,一揖,接着四叩头四作揖。(此为下首4拜)
再斜上一步到供桌前,一揖,跪下奠酒,完毕伏地鸣哀,执事拉起,起身一揖。然后一边鸣哀一边行礼,鸣哀直到礼毕。向正后方退一步,一揖,然后四叩头四作揖(也可跪地连叩四头,起身一揖,谓懒十二拜)。(此为中间4拜)
如此礼毕。执事喊“回礼”,众棚趴子举哀棍行礼,此时随即俯身做环形还揖。
如果逝者是较为亲近的长辈,此时晚辈吊客还需“顶帘子”。一般供桌后都悬挂帘子遮挡房门,不使吊客望见房内停放的棺木。所谓顶帘子,即十二拜礼完毕,亲近的晚辈吊客不随众人回身出棚,而是此时往右前方向行至帘子前,头顶帘子跪地鸣哀,以示悲痛有加,对逝者深情难舍。不过,因为供桌旁有执事站立,常常受空间狭小限制,不便到帘子前,所以,大多时候顶帘子者只是上一步到供桌前跪地鸣哀,执事拉起止哀,出棚。
棚口处有执事迎接,执事一揖,吊客还揖。如此完毕,吊客到饭桌即可。如果该着陪祭,等候执事来喊“陪祭的客”,跟随执事到灵棚行送行礼,一起上林。
吊唁二十四拜礼(前七后八中九拜)
立身灵棚中线一揖,上三步三揖到供桌前,跪下上香,上香毕伏地叩头,起身桌前一揖。然后正后退一步一揖,接着向东横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西跨一步回到中间一揖,再向西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东跨一步回到中间一揖一扣,起身一揖。(这是前七拜,东3 西3 中1 = 7)
上一步一揖到供桌前,再次跪下上香,上香毕伏地叩头,起身桌前一揖。然后正后退两步两揖,接着向东横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西跨一步回到中间一揖,再向西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东跨一步回到中间三揖三扣,起身一揖。(这是中九拜,东3 西3 中3 = 9)。
上两步两揖到供桌前,跪下奠酒,完毕伏地鸣哀,执事拉起,起身一揖。然后一边鸣哀一边行礼,鸣哀直到礼毕。正后退三步三揖,接着向东横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西跨一步回到中间一揖,再向西跨一步,三叩头三作揖。向东跨一步回到中间二揖二扣,起身一揖。(这是后八拜,东3 西3 中2=8)如此礼毕。
长辈吊唁晚辈,不宜行跪拜礼,可行鞠躬礼。兄弟平辈者,以先死为大。
丧事作揖为全揖,即下伸至膝下,上举至下巴。(特别说明,喜事作揖为半揖,即拱手时上不过胸,下不过膝。)
祭拜顺序,最先孝家,然后娘家、仁兄弟、姑家、子婿、侄婿、孙婿。男丧若娶多房,以原配为第一。女丧若有几处娘门,以其女何处主婚出嫁为第一。
5.送行礼
孝家与上林的亲友一起在灵棚行送行礼,一般为十二拜礼。
6.烧轿
送行礼毕,孝家和上林的亲友到十字路口烧轿送行。烧轿之前,先对轿夫、佣人(俗名支使小儿、支使妮儿)开光。儿媳手捧燃着的香火,依次在轿夫、佣人的眼、耳、鼻、口、手、足部位画个圆圈,表示照亮,同时念歌:“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四方;开鼻光,闻四方;开口光,吃四方;开手光,拿四方;开足光,走四方。”然后,给佣人起个名字,男叫“机灵儿”“利索儿”“勤快”等,女叫“伶俐”“梅香”等。然后,孝家和上林的亲友手捧清香,到十字路口烧轿送行,把手中燃着的香随行随抛,到轿前时只剩少许香在手,长子抱牌位,和亲眷跪于轿前。执事曰:“道路两旁肃静,孝家止哀,下面宣读路引。”由村人宣读,读毕,执事把牌位从孝子手中请到轿内,安放妥后,孝眷起身痛哀,从左到右,围轿三周,并把手中清香撒在轿顶,转回灵棚。另有人烧轿。
路引内容:
人生寿数有短长,大限来时走仙乡。××省××县××村×××,享年××岁(60岁后概写享年,50岁写行年,40岁写得年),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六十岁以下称疾终)(女称内寝)。孝男×××等正待赡养百年,奉报劬劳万一(非亲父母不写劬劳,可写抚养),无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乃前修数字,大限难移也。今当送程之期,孝男谨具大轿一乘(女写彩轿),轿夫四名,以代徒步之劳;使男(女)一名,以供呼役使用。亲戚友谊来送路资,乡人邻里赠送盘费,计点成数,金银满箱,路途之费,宽余适当。前往西天,稳稳当当,孝男孝女,哭送路旁,亲朋邻里,无不悲伤。使用人等,呼唤声应;轿夫人等,记住路程;晓行夜宿,定要安宁;饥餐渴饮,谨慎侍奉;一路用心,逢事听命;有功奖赏,违令不容。若强神恶鬼,阻拦路径,抢夺财物,禀司值功曹,立即索拿,重责不恕。大道皇皇,前行不远,入往仙乡,路引为凭。呜呼哀哉!尚飨!
7.起灵
起灵之前,要请陪祭上林的客点心酒果,不能空腹上林。执事曰:“今天是×××府君(女称太君)仙逝大祭,众位亲友莅临,增光尽心,孝家前来安坐。”孝家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
此时闺女在灵堂前跪拜一炷香,吹唢呐拿天鹅,费用闺女支付。
然后,执事领孝子请陪祭的客一同上林,执事曰:“孝家请陪祭的客,灵堂前尽心,孝家伏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伏揖。”走至大门外再做一次。
8.出殡
出殡时,鸣炮奏乐,在大门外设桌,摆上烟酒点心,招待抬丧的人。执事领孝子一揖三叩,抬丧人起棺出丧。
把棺材抬到大门外丧架上,孝家行十二拜礼。此时孝子腰间的麻绳由村人顺便解去,民间传说用来拴家畜可使六畜兴旺。把棺抬起时,长子摔盆,孝家引路前行。行至路祭处,落丧路祭。
9.路祭
路祭是孝子祭路神,求路神让道。路祭礼一般十二拜礼即可。
10.下葬
下葬后,执事让孝男孝女看看是否适当,再请娘家客看是否有意见。最后,执事曰:“抬重的请不要走,孝家还有一谢。”孝家一揖三叩,起身一揖。
然后行墓祭礼,完毕,执事曰:“请众亲友留步,孝家还有一谢。”孝家叩头。孝家把哀棍丢在坑内,如果腰间麻绳在出殡时未被村人解去,这时自己解下也丢在坑内,圆坟三周,一边撒土一边留下少许,用衣服兜好,圆坟完后回家,把土倒在粮仓内,以保佑生活安康。
有的地方还有放镇墓瓦的风俗,用小瓦一块,乾丧瓦宽头朝前,坤丧瓦窄头朝前,用毛笔蘸朱砂在瓦正面书写“镇墓大吉”,并画符“山尸煞鬼”,保佑墓中人灵魂安生。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