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摔碎了意味着什么,墓碑下陷对后人有影响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2:20:34

然后,取竹劈用麻绳勒成弓形,取三根高粱莛子做箭,放在棺材前半部正中。棺材上面先放弓,弓上放三支箭,按男左女右方向斜射,弓箭上面放镇墓瓦。下葬之后,一并埋在墓内。

如遇下雨天气,农村习俗认为棺材淋雨不吉,而坟土淋雨为吉,谚云:“雨打棺,十年酸;雨打坟,出贵人。”

11.安酒安菜

开宴前,执事领孝子到主桌前进行安坐。执事曰:“今天有劳亲朋大驾,前来增光。我等礼有简慢,尚请见谅。孝家本当逐桌叩谢,因天时短促,众客一时,乞求海涵,孝家给众客安坐。”一揖,三叩首,平身一揖。

接着,跪棚的朋情安坐(拿毡)。执事曰:“某某村的朋情,金兰如子,给众亲友安坐。”撒毡准备行礼,这时亲友上前,撒毡时即挡,不叫撒毡,亲友曰:“来者均是至亲,同来尽心,俺本当谢宾,宾谢俺愧不敢当。请回吧。”执事曰:“从命从命,请坐,请坐。”

12.翌日叩头

如果父母去世,埋葬父母的第二天,儿子要早早到舅舅家,登门叩头。

☯墓碑

中国素有为坟墓树碑的习俗,历史由来已久,肇始于东汉,沿袭于今天。墓碑记载逝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墓碑的石材过去多用大理石汉白玉,因为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多用材质坚固的花岗岩。在花岗岩系列中,较受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辉煌,珍珠白象征着纯洁、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不朽。

墓碑的书写内容一般包括坟墓山向、逝者姓名、身分、生卒年月、立碑人、立碑日期。

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这里书写山向分金线度,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

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这里称“中榜”。在书写墓主名字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凶相关联。字数多少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如一字为生,两字为老,三字为病,四字为死,五字为苦,然后六字为生,七字为老,八字为病,九字为死,十字为苦,然后十一字为生,十二字为老……,依序循环,以落在“生”、“老”二字上为吉利,落在“病”字上中等,落在“死”、“苦”二字不吉。因此,字数运用务须仔细斟酌,巧凑吉数。如果碑上写夫妻二人名字,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

生卒年月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

立碑人包括子女、亲友、团体等,都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写姓名者,只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

立碑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纪年法有公元、农历,公元纪年用数字表示,农历用干支表示。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也有写上浣、中浣。月份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还有用花木命名的,一月梅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荔月、七月瓜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檀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栎月。日期多写“谷旦”、“吉旦”、“吉日”等,都不是具体日期。

墓碑常见词语解释:

一、表示时间

岁次:阴历年的排列。

谷旦: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也写作穀旦。

上浣:唐宋官员执行旬休制度,即一旬十日,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官员多行浣洗,即沐浴之意。因此后来常称农历每月上旬叫上浣,中旬叫中浣,下旬叫下浣。浣也写作澣。立碑一般不在下浣。

二、表示身份

邑生:本地学生,指尚未考中秀才的学生。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庠生:秀才。

三、上下九族称谓

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下九代。

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此为上九代。

儿子、孙子、曾孙(重孙)、玄孙(元孙)、来孙、晜孙(昆孙)、礽孙(仍孙)、云孙、耳孙,此为下九代。

四、古代妇女封号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印玺。

一品曰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前面一般加“太”字。庶人曰太君。

☯墓志铭

魏、晋、南北朝时代,官方曾多次禁止立碑。建安十年(205年)曹操认为“汉以来,天下送死奢靡”,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亨四年(278年)诏曰:“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由于几次禁止立碑,于是墓碑转入地下,从而产生了墓志铭。从唐代盛行至清初之间,有大量墓志铭出土。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石象生

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还有石雕人物、禽兽等,统称石象生,石雕人物又称 “石翁仲”。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二是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关于翁仲的形象有一种说法,来源于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勇猛异常,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石翁仲。石翁仲分为文臣、武臣、勋臣,文臣象征近身文臣,武臣象征侍卫将军,勋臣象征有功勋的文武百官。

陵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今实地仍可见霍墓当年之石雕。石兽有天禄、辟邪、狮子、獬豸、麒麟、石马、骆驼、石象、石猴、石虎、石羊等。明清时代对石象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制,清代规定,二、三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一律禁立石兽。

天禄、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可永安百禄,攘除灾难;古人把它们对称置于墓前,既有祈护冥墓之意,亦为升仙之座骑。

狮子是百兽之王,凶悍无比,瞋目如电,发声如雷,百兽闻之莫不惊恐万状,用它作为石象生,代表威慑邪恶和显示权势。

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相传它生活在东北的荒野之中,看见有人争吵,会用独角去驱逐无理者,用它作为石象生,表示公正无私。

麒麟也是传说中的动物,头如龙,角如鹿,尾似牛,足似马,全身鳞甲;相传只有清明盛世才会出现,乃祥瑞之兽,象征吉祥太平。

马匹为古代军队征战必备,在石象生中使用马的造型,象征国家强盛,八方来朝。

骆驼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又称“沙漠之舟”,用它作为石象生,象征疆域辽阔,威镇四方。

大象形体高大,健壮有力,用它作为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稳固。

石猴作为石象生,是寄寓封侯之意。

墓前安放石虎,其中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魍魉的妖兽,常会偷食尸体,后来人们发现魍魉十分惧怕老虎和柏树,所以古人就开始在墓地旁边竖立石虎,种植柏树。

墓前安放石羊,也有一个典故,《博物志》一*载,秦穆公之时有人挖地得到一个长得像羊的东西,这人在路上遇见两个神童,告诉说这东西叫“蝹”,经常在地下吃尸体的脑袋,以柏树的东南方枝条插在它的头上,可以将其*死,从此,就开始了在墓地安放石羊、种植柏树的传统。这两个故事虽有差异,但都说明了柏树的辟邪作用。

☯墓地植柏

今天我们还能看见黄帝陵轩辕庙中那棵巨大的柏树,相传这棵柏树由黄帝亲手所植,有“黄帝手植柏”之称,若此事确切,这棵柏树距今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唐太宗当政时期,为了祈求黄帝的庇佑,唐太宗下令对黄帝陵进行扩建,并增植千余棵柏树。到了宋仁宗年间,地方官员又根据皇帝的圣旨栽种了千余棵柏树。于是,墓旁栽种柏树在民间流传开来。

但是,天子陵墓前不植柏树,为什么呢?《礼记》载:“尊者丘高而树多,卑者封下而树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因此,天子陵墓不再种植柏树,而以松树代之。

☯拜碑仪式

拜碑之前,在距碑一米处设香案供桌,摆上供果等祭品。供桌前红毡铺地,也可用芦席代替。案桌左右执事两人,左边执事负责唱拜碑礼。在供桌左边一米处,设盆架、脸盆和毛巾,并备鸡毛搌子一个,红纱布三至五米。拜碑前把红纱披在碑头上,把各项工作准备妥善后,举行拜碑礼。

拜碑开始,站桌左执事说:“请大家肃静,今日良辰,丰碑已树,芳名千秋,礼仪拜贺。”

第一项:拜碑开始,鸣炮奏乐。

第二项:揭碑。

左执事说:“请大家各就各位,共为一揖;其他人原地不动,主拜人高升一步,到香案前一揖;请主拜人盥洗(主拜人洗手擦手);请主拜人揭红纱。”主拜人将红纱揭起,双手递给右边执事,放在供桌后椅子上,右执事随手把鸡毛搌子递给主拜人。左执事说:“请主拜人掸尘。”主拜人用鸡毛搌子清扫碑面,然后把鸡毛搌子交给右执事。右执事把红纱递给主拜人,掸法同上。用鸡毛搌子和红纱掸尘时,都要掸个“大”字字样。掸尘完毕,主拜人把红纱递给右执事后,从右边走回原地。

第三项:读《拜碑告祖文》。

宣读人跪而言曰:“祖功宗德,霜露之感。文昭武穆,慎终追远。先人兹茔,已历有年。奈风雨无情,恐世久年湮。木本情殷,水源念笃,立碑志之,以垂永远。乃酬祖德,世泽绵延,光前裕后,孝思永言。恪具祭典,伏惟尚飨。”

第四项:行拜碑礼。

主拜人在前,众人在后,十二拜礼即可。

第五项:破供。(由执事办理)

第六项:拜碑礼成,鸣炮奏乐。

☯常用称谓

期启:即将治丧日期告知亲友明白。

蹇及:说时乖运蹇到来,家门不幸。

先考:已经去世的父亲。

先妣:已经去世的母亲。

先考祖:已经去世的祖父。

先伯考、先伯妣:已经去世的伯父、伯母。

太府君:称祖父。

老太君:称祖母。

显考、显妣:称有官位的父亲、母亲。

府君:表示一家之长,指父亲。

太君:对已婚年事已高妇女的尊称,多指母亲。

正寝:表示停灵于正房中堂。坤丧写内寝。

茔:茔地主穴称祖茔,父称先茔,无人主穴称新茔。

苫块:父母入土,儿子卧草垫枕坯块,意指为老人去世痛苦。

泣血:老人故去百日内叩拜曰泣血。百日外曰祭祀。

葬:第一口丧埋葬称归葬,埋新茔曰安葬,两口丧葬曰合葬。

孤哀子:父丧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丧称孤哀子。

侍兹:父丧,母在,孝子称侍兹孤子。

降服子:专指儿子出嗣后,本生父母去世称降服子。

棘人:老人死去孝子的自称。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