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社会的本质,什么叫做底层社会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3:19:49

  图片来源:猫爷

  如果对方年龄太大,你立马可以排除;在年龄合适的人里,你再看他长得怎么样,颜值爆表、每天看着他的脸都可以不用吃饭的,那就别问下去了,马上就在一起。如果长得还行,那就继续看看他的收入,以此类推。

  由于决策树越接近顶端的因素,重要性越高。所以你对相亲对象的要求,按重要性来排序就是年龄>颜值>收入>性格。当然,这只是一个半开玩笑的举例,以便你理解。

  决策树在商业环境中的用途也是相关广泛的。我随便给你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现在是银行的信用卡主管,你会给一个申请者多少信用卡额度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决策树模型能解决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找出决策树中重要的支点与支线,譬如是否高学历、是否高收入、是否在500强、是否有负债、是否已婚、是否有房产等等。当一个申请者落在好的分支里,那就获得高额度;落在差的分支里,就得到低额度。

  最近,我给集团做了一个精准媒体投放的建模项目,说白了就是这个思想。

  为了找出市场中高价值的潜在消费者,并对他们投放广告,我们用决策树等模型去提高媒体投放的转化率,效果相当理想,比传统投放的ROI要提高了好几倍。

  后来,这个建模项目由于获得了认可,于是拿到了明年上千万的投放预算。

  第六种 闭环思维

  闭环,不是指封闭,而是指循环。

  在商业界,最著名的闭环应该当然是戴明环,又叫PDCA循环。

底层社会的本质,什么叫做底层社会(9)

  图片来源:网络

  PDCA循环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叫沃特的统计学家所发明,由戴明所改良与普及的,最终演变成了科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帮助企业或组织持续性地改进质量,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项目管理之中。

  Do是最基础的。哪怕一个从不动脑子的人,他也知道去做,就像富士康里的车间工人一样。

  聪明一点的人,他就会做Plan。在行动之前,先分析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去实现最有效率,识别潜在的问题、障碍与风险等等。能做好这一步的人,已经超过了80%的朋友了。

  还有没有更聪明的人呢?有,那就是会做Check的人。他们会去追踪与评估自己的行动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有哪些差距,有哪些改进空间。他们有总结与反思的习惯。阶段性就会复盘一次,可能是每天,可能是每周,也可能是每个月,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如此勤奋思考的人,已经超过了95%的朋友。

  那么,还有没有更加聪明的人呢?还真的有。那就是会做好Action的人。他们能够把经验教训都标准化成为下一次行动方案,让成功继续成功,让踩过的坑不再去踩。这就是最难的知行合一。

  这个闭环思维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指明了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途径

底层社会的本质,什么叫做底层社会(10)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思想理解并不难,但在生活与工作中用起来是不容易的。

  PDCA思想在日本十分受欢迎,研究也很多,推荐去看看这本日本人写的书:

  第七种 逻辑链思维

  逻辑链,是一个大*器。

  (一)

  在开始讲解这部分之前,容我(有点骄傲地)说几句题外话。

  请问,有多少读者是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呢?

  你们应该知道,如果去国外的商学院读研究生或者MBA,那么一定会经历一场考试,它的名字叫GMAT。

  GMAT很难,公认的难,全世界都觉得它很难。

  但说实话,我觉得它不难,至少没想象中那么难。

  当说一下当时我备考的情景:从零基础开始,自学2个月,换库首日裸考出700分。

  700分是什么概念呢?700分,就是分水岭。能考出700分的人,才有申请全球顶尖商学院的资格(GMAT的全球平均分是558分,考过700分,意味着你的成绩打败了全世界90%的考生,当然也包括了母语为英语的英美考生)

  为什么我能够这么短时间内考出高分?完全不是因为英语水平有多好,恰好相反,我英语特别差,雅思只能勉强拿6.5。

  那,因为什么呢?

  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有个重大发现——GMAT这门考试的本质就是逻辑。

  逻辑,不仅仅是GMAT的本质,也是很多商业项目与社会现象的本质。唯有抓住了这条命脉,才容易以最快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

  很遗憾的是,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其实一直缺乏对逻辑链进行系统性训练。

  所以在讲逻辑链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两个逻辑概念:归纳与演绎。因为并不是很多人都理解它们的意思。

底层社会的本质,什么叫做底层社会(11)

  图片来源:猫爷

  下面举个生活场景来帮助你理解:

  假设你看到猫爷在床上看书,在车站看书,甚至在厕所也在看书,那么你可能会得出结论:猫爷可能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在哪里都会在看书。

  如此这般,从个别事件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这过程叫归纳推理。

  再假设,你有天晚上打算跟猫爷去西餐厅约会,但已经听朋友说过了这人老爱迟到,所以你在约会前就开始猜测,这一次猫爷大概率也会迟到。

  如此这般,从原来的结论,推广到某个别事件的过程,叫作演绎推理。

  归纳与演绎,是两个互相联系的好朋友:归纳,特殊性是因,一般性是果;演绎,一般性是因,特殊性是果。

  下面考考你:

  谁最擅长归纳推理呢?

  答案就是整天忙碌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

  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控制变量的可重复试验,来归纳出一条又一条的普遍性规律。

  再考考你:

  谁最精通演绎推理呢?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私家侦探了。

  他能够经常通过许多蛛丝马迹来演绎反推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

  下面要讲到的逻辑链,其实是演绎推理中的其中一种。

  最简单的,或者说最经典的逻辑链,应该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用我自己的话来翻译,三段论可以变成更简洁的一种表达式:

底层社会的本质,什么叫做底层社会(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