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消失了30年的国家。
1992年11月25日,随着联邦议会正式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法》,决定已经结合了74年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将于1992年12月31日自动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东欧剧变以来,无论是苏联的解体,还是南斯拉夫的解体,都伴随严重的暴力冲突,但同是斯拉夫人的捷克斯洛伐克竟然和平分手,像“天鹅绒”一样顺滑,因此这场分手也被称为“天鹅绒分离”。
中国有句古话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捷克斯洛伐克解体30年后,两国合并的声音竟然再次泛起,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两国处境艰难,合并之声再起。因为两族之间同宗同源,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捷克和斯洛伐克就会想到抱团取暖。而他们之所以最终走向分裂,是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因利益需求合并在一起的族群政治联邦。当外部环境没有危险了的时候,自然就会要求脱离彼此,松开束缚。不过希望分离的并不是两国人民,因为当年支持两国分离的只有不到20%。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会走到一起,又和平分手。
抱团取暖的难兄难弟:美国历史学家西奥多·德雷珀曾说:“如果存在一个理由,对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两个国家的事实进行解释的话,那么这个理由就是他们悠久的、充满纷扰的历史,这种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
公元5世纪,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斯拉夫人从中欧平原,西迁来到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
9世纪,以布拉格为中心诞生了捷克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捷克公国”,不过由于力量弱小,公国时而臣服于大摩拉维亚帝国,时而臣服于查理曼帝国。当大摩拉维亚帝国被匈牙利人灭亡后,捷克公国继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的夹缝中苦心经营,并在995年统一了捷克周边的部落。
1085年,捷克公国大公弗拉吉斯拉夫二世正式称王,并在次年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认可,授予“波西米亚国王”称号,捷克公国也就升级为“波西米亚王国”。
到13世纪末,波西米亚王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奥地利、甚至匈牙利,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最强大的王国。
不过在1306年,因为波西米亚国王绝嗣,王国陷入了混乱,作为波西米亚宗主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向波西米亚推荐了一个国王,自己的儿子“卢森堡的约翰”,尽管约翰是个外人,但是自己好歹也算是个官二代。14岁的约翰娶了18岁的波西米亚王国的公主伊丽莎白,并当了波西米亚国王,这也让捷克人愈发日耳曼化。
约翰的儿子查理四世,甚至在1346年被选为罗马人的国王,后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样布拉格一度成为帝国的首都,这时期也成为捷克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直到现在查理四世仍然被捷克人视为“最伟大的捷克人”。
而斯洛伐克人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相对落后,一直没有成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直到1918年始终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这也让斯洛伐克深深地烙上了匈牙利文化的印迹。
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自14世纪开始进行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欧洲第一次出现了“大分流”,西欧各国城市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而东欧则死气沉沉。捷克城市经济繁荣,而在匈牙利的统治下,斯洛伐克沦为了农奴庄园领地,这是两国分歧以及不同发展道路的开始。
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被攻克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北扩,匈牙利王国成为抗土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