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信息,就有了眉目,顺着这点考证,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草記款】的瓷器大多数产自清代中晚期的民窑: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仅写半边字,还省减笔划,因为十分难认,故称为【草记款】。
「民窑」不但意味这工艺水平与官窑有差别,而且制作瓷器的工匠的文化、艺术水平也都不是很高,并没有籀篆等古文字这方面的训练和修养,所以,他们写款文的古文字就不是很地道,结体、笔法、章法显然是很外行的,而且因为民窑的产量非常巨大,「物勒工名」的落款显然要追求速度,在书写的时候,就省去了一半部件,求简求速的「草记款」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这两点原因,导致又潦草、又粗糙的「草记款」非常难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对瓷器有过专门研究的人,根本不可能认识。
于是,我对这位网友盘子上的字与一些清代草記款进行比对,我个人认为款文最有可能是是:「大清道光年制」
这是非常典型的清代「减篆文六字方款」。有网友说这个「款识」有「朱」字,左右两边的「屮」字形符号确与篆文「朱」字非常相似,但不是篆文「朱」。四个「屮」字形从左至右分别为:「年制」、「大清」的减篆文。
中间两个字不敢下严格确定的判断,我个人倾向「道光」:也就是「道」字省去篆文的「辵」部,留下「首」部。篆文「光」字省去上面的三点,留下「兀」部。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大清道光年制」的完整篆文,我将篆文「道」省「辵」为「首」,「光」省为「兀」,与网友盘子下的字很像,基于这个我判断应该是「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