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贸易活动日益繁荣,以及1826 年英国海峡殖民地的建立,新加坡得天独厚的港口地位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港口设施建设,此前的填海造陆工程无疑为新加坡港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的填海造地,让新加坡的城市功能愈加丰富、城市地位愈加突出。新加坡从小渔村发展成为英国海峡殖民地的行政所在地,从一个贸易港口变成一个成熟的英国殖民城市。
新加坡天然的河海地理资源
再充分利用了殖民者的贸易资源
助其建设为港口贸易重地
(1920年代的驳船码头 图:壹图网)▼
在1965年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优良的港口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了新加坡利用工业振兴国家经济的关键。
国土面积可以被称为迷你的新加坡
独立后能走的发展路线还是做贸易中转站
(60年代的甲板贸易 图:壹图网)▼
新加坡想吸收大量移民来搞建设
总得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生活条件吧
(安居才能乐业 图:Flickr)▼
随着经济发展计划的成功实行,对工业、基础设施、商业和住宅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新加坡政府又将目光看向了填海造地。
1970年,加冷盆地填海后建造的房屋 (图: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