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哪里有卖电钻,电钻在哪里能买到真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04:51:28

近年来,受经济压力影响,租金虽然在持续走低,但是在五金城内开设店铺仍然少则需要数十万,很多人都是从之前的店主手中顶下来的. 十多万的转手费、押金、第一期租金,什么的七七八八,没有一二十多万下不来。这还没算装修、租仓库、铺货的钱。没几十万基本上开不了张。然后每年都交租,好的地段年年在提价,一些位置好的位于路口的店铺,租金都是成倍的增长。你租不租,不租就搬走,大把人等着抢这个位置,等着租。


库存的压力

有人说五金店老板多少也是老板,有钱。虽然可能会有一些钱,但往往看到现金的不多,赚的钱全是货,虽然各个品牌都会先铺货卖了再给钱,但是常规在卖的产品基础库存 ,门店库存等,你都得一样不落必须备齐。 而五金的产品周转率远低于普通消费品,导致大量的呆滞库存,有些产品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库存都还在。 产品卖不出去,等于一堆废铁躺在仓库。 据不可靠的统计,五金这个行业的存量,大约是即使所有的工厂停产一年,整个行业照样有货卖。

利润越来越少

虽然前面提到的五金产品跟消费品比受市场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小,但是五金是制造业最基础的产品,全球的五金产品大概率90%以上来自中国。


我们是五金产品的原始产出国,相比国外我们天然少去了海运,关税,时间等诸多成本,加上产品,品牌之间的高度同质化竞争,以及这几年受电商的冲击,在线下零售上,几乎少去了60-70%以上的生意。

全球看,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已经高度发达,位列前茅,在省级经销商层面 产品的出厂价,经销商们大都心里有数,自然而然的价格一压再压。 在一些强势品牌那里,你每卖出一个产品的利润都给你算死了,比如东成,世达,博世等强势品牌,往往都是要求款到发货,你卖出去很多情况下都是平进平出,你赚的利润往往是灰色地带的“发票税点”钱。


03 社会福利保障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体制的改革, 五金老板、五金从业者作为城市新移民群体面临着制度变迁和身份变迁的结构性问题,公民身份差异带来的权利不平等则表现在劳动权、居住权、福利权、教育权和医疗权等方面。

在社会福利保障上,五金店虽然都开在城市,或者至少是在城乡结合部,但这部分群体似乎是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这些市场中的小老板游离在国家正规就业和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之外。受财政体制和统筹区域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政策性社会保障在这个群体中的落实几乎是没到位。

大体上除了一些产值做大的很大,上了规模的公司,其他90%以上的五金店群体都是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存在,大家都是自己经营,自负盈亏,即使是请的人也是朋友介绍或者自己的亲戚,谈好工资后,别说什么什么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用于居民的社会基本保障,几乎连用工合同都不会签。

说是农村人,他生活在城里,说是城里人,其实他仅仅是生活在城里而已,城里人该有的他们都没有,户籍,教育,社会福利等在这个阶层事实上是缺失的。

即使赚到钱了,在当地买了房,落了户了,事实与心理上仍然是外地人,保障上的无靠,融不进去的当地社会,共同造成了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映射到每个从业者的心理上,就是集体的焦虑。


04 社交孤岛-最熟悉的陌生人

赚钱,在所有生活在这些五金市场里的人们几乎唯一的目标,人际的交往在这里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

虽然大家都在代理各自的品牌,看起来不是很冲突,但事实上各自卖的产品同质化达60%以上,你虽然卖的史丹利,他卖的世达,隔壁是长城精工,对面是波斯工具,但是产品其实还是那些产品,虽然会有品牌的不一样,但是本质上大家是一种竞争互斥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市场主要的品牌之间,还会存在一些恶性的竞争行为,让原本就跟羸弱的商铺之间的社交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同一个市场,同一个街道的店铺之间的深层次交往中,大多以有血缘关系的为主,地缘关系的次之,其实这也是中国民间社交的基本原则。

五金市场的从业者,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虽然大都为汉族为主,但事实上各个省市之间还是有着诸多的文化差异,比如餐饮文化:广东与河南几乎就完全不同,这也就使得各个人群之间还是会有非常大的文化认同与文化排斥。同时也由于自身确实缺乏去了解对方文化的素质底蕴,所以大都数从业者,对对方,有着天然的偏见与不适。

实体店哪里有卖电钻,电钻在哪里能买到真货(13)

实体店哪里有卖电钻,电钻在哪里能买到真货(14)

一排排并列整齐的商铺仿佛一座座天然的孤岛,仿佛这些这形状有致的商铺,相互之间不仅仅是天然的隔离,更是感情上把大家的联系*都围了起来,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事实上,一般五金店铺对自己的前面,左右,还是相对的熟悉,而在与自己背靠背,或者隔了俩个商铺以上的同行,几年下来 见了面,仅仅是点点头,笑一笑罢,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


05 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

前面谈到了五金内销的种种艰辛,即使现在线上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五金机电类每天的交易额突破了1亿 ,但是事实也并没有给五金机电群体带来大量的*潮以及非常大的冲击。线上的销售早已一片血雨腥风,(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们前面的文章“后马云时代,电商正逐渐成为“电殇”)线下的价格未必真的会比线上要贵很多。

在使用习惯上,中国的绝大部分C端买家,装修队等并不会把多余的钱花在囤工具上,一台电钻不到万不得已,完全用不了了,是绝对不会再换一台的. 并且宁愿在实体店多个10几块钱买台电钻,还能现场手感试机,时间也是非常大的成本. 后续的售后服务是线上商家远远做不到的,你说是人情关系也好,你说是产品的使用习惯也行,几乎每家五金店都会有那么一些忠实的客户。

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用工具使用者都能熟练的使用互联网,在中国,工人似乎还是处在社会的底层,很多家庭,很多大学生都是靠老爸的一把电锤,一台切割机养活着,这些社会的底层技工,大部分的时候除了劳动就是劳动. 很多人不会在网上购买东西,更多的还是相信熟人,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

五金店能屹立不倒,不受大冲击最重要是的:五金店的大多数客户往往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看,更多的五金工具是被销往了B端。

也就是说制造业工厂对五金机电的需求远远大于个人需求,随着今年MRO概念的提出,众多的MRO平台发现了中国这个万亿级的MRO工业品市场,比如震坤行,西域,工品汇等,纷纷一头扎进这个领域,打着整合资源,节省成本,廉洁交易的旗号来抢这些五金店的生意。

然而,MRO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10多年,不仅没有抢掉很多五金店生意,更让自己陷入投资的泥潭,中国的基础国情决定了采购的第一出发点,永远是利益,而不是什么节能降耗,资源整合。

他们低估了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关系,人情世故是需要时刻的维护的,譬如,远在内蒙古某装甲车的工厂,当地的五金店总有千丝万缕的办法给你找到采购负责人,或者找到这个人相关的亲属或者朋友潜移默化的搞定他,加上现在欠款已经成了大企业或者国企的诟病,动不动就半年付一张承兑,不是一般的关系很少能搞得掂货款。虽然在当地做生意也会是有坏账,但是他拿到货款的办法总比你一个远在广东上海/深圳的公司要有办法的多。

每个MRO公司的PPT都在说中国的工业品市场巨大,万亿级,虽然也事实如此,但是经过这么多人,这么多地区层层分下来,毕竟这个行业在全国各地养活了这么多从业人员与家庭,所以在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偏远的内蒙,陕西等内陆省份都很难形成一家独大垄断式的五金机电配套企业,这么多的五金店,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活的好好的。

除非在模式上有彻底的创新,比如智能机之于诺基亚,滴滴之于出租车等,否则长远看,抢五金店的饭碗毕竟还是没那么容易。


-未来-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很多的产品,特别是五金机电这种依靠制造业与基建的产品,早已从原来的只要有货就能卖得出去的卖方市场,变为如今的超级存量买方市场,大家为了把产品卖出去,早已催生了各种模式的出现,现在的五金店,也不再是以前的简简单单的开个店,报个货,做个单,那么简单。 这几年间品牌方,运营方,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客观的说,在传统经营渠道为主的五金机电行业,与五金店/经销商关系的融洽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获得经销商的信任与支持,往往能决定你这个品牌的生死存亡,而正是在这个有自己渠道的基础上,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五金店,开始将打造品牌作为突出重围的重要战略。事实证明这是可行之举。波斯工具、东成电动工具,威力狮等,这些在小五金店里酝酿的品牌,在前期稳健的铺垫之下,最终快速的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但是如今,五金店自己去做品牌,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不夸张的说其实不止是五金店,即使资金雄厚的工厂,自己去创立品牌做国内销售,想走出来也绝非易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大约可以从如下几点,一窥究竟。

第一:创立品牌的门槛其实并不高,所以市场上品牌的饱和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一家五金店往往就能挂出来几十个品牌,前面说过大量同质化的品牌出现的结果,只会是越来越压缩产品的利润. 做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做品牌,赚的钱还远不如卖卖别人品牌来的快,还要轻松很多.

第二:创立品牌,现如今,已经远远不止是让某个工厂,简单的给你的产品贴个标那么简单了,还有包括了一系列的供应链管理,与品控体系。 我在前面文章《世达工具为什么在中国市场那么成功》里介绍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其实国内卖得好的那些品牌大都是中国制造,比如世达,史丹利,博世等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国内做的,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品牌做出来的水平就是感觉比人家差个档次。那些大品牌在中国的团队绝大部分也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出了这个团队另起炉灶,往往感觉就是水土不服呢。关键还是我们还差人家好几个段位的管理,制度,与文化.

第三:品牌营销,现在的品牌营销方式往往一个大前提就是砸钱,或者叫战略性亏损营销,推广会,展会,铺货哪一样都是要钱,手上有个千把万都不够你铺货跟开展会的。

第四:研发与设计,大家都知道好的产品是最好的营销方式,成功如“大艺”这种,靠一把锂电扳手,走到了国内一线品牌,但是国内工厂大都是OEM给国外贴牌的生产方式,产品的样式设计,外观设计更多的掌握在客户手里。 自己只有生产能力,并未有很强的研发与设计能力。导致了整个五金机电行业至今还走在模仿国外品牌的路上。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研发设计的产品。

五金店再来走品牌之路,几乎是再也走不通了,五金除了有渠道优势,并不具备其他任何有利优势。

那么五金店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呢?综合了目前的现状,无外乎如下几种:

01 联盟

国内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金指数这种,整合当地的大渠道商,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集中优势与产品生产工厂谈,获得更好的价格与交货。这条路看起来,听起来都很好,事实上走的也不是那么顺畅,很多联盟成立时轰轰烈烈,做不了多久就没声音了,因为在做事时,往往各自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出发点。

其实关键还是由于管理,制度,与文化底蕴问题,中国人往往不能坐下来正儿八经的好好坐下来做生意,如果这些能完善好,这条路或许是将来一个主要方向。

02 商超

这种模式在消费品行业在中国早已形成规模,但在五金行业,在近俩年才比较盛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沉淀多年的模式,为何在中国却迟迟不见发展,或者很难发展起来,说到底,还是国情的情况不一样,前面讲过我们的五金机电产品大部分还是销往了B端,而商超模式成功的国家的销售的对象主要是C端,C端才需要以良好而全面的形象展示给客户,而B端往往是不需要到现场购买的,甚至你有没有门店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他下单给你你只要能发货就行。所以“做单”公司一直存在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看中国的C端,大部分的营业额被电商给抢走了,长远看,线下C端的大幅度崛起还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继续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实体店哪里有卖电钻,电钻在哪里能买到真货(15)

鑫方盛

实体店哪里有卖电钻,电钻在哪里能买到真货(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