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在一个雨天,《IT时报》两位记者“变身”外卖骑手,最大的感受是,这份月入过万的工作,干了一天就想离职。
2、倒计时的焦虑共振,闯红灯的惊心动魄,看在眼里感同身受,被卷入时间和任务焦虑里的记者,目睹了骑手与商家、外卖平台的“隐形”对抗。
3、记者一天的体验结束了,随时可以结束接单,但外卖小哥们为了生活,还是选择飞驰。
9月14日下午2:30,魔都笼罩在灰色暴雨中。红灯亮起,一辆红色的电瓶车缓缓停靠在路边。车子倾斜,雨衣上的水顺势落下,打湿了裤腿一片。身边一辆辆装着蓝色、黄色保温箱的小电驴飞驰而过,平静的路面激起水花。只有那辆红色电瓶车寸步难行。
雨水扑面而来,难以睁眼。更糟的是,眼镜片上挂满水珠,前方视线一片模糊。“算了,放弃。”这是《IT时报》记者体验外卖配送的第一天,只是还未上线接单,便选择了退缩。
在很多人眼中,外卖骑手是一群抗争者。他们和时间争分夺秒,与极端天气斗争,有时甚至无视交通规则,和死神赛跑。
去年8月,一位上海的外卖骑手因台风天送餐,在桂林路一处工业园区停车场触电意外身亡,而多个交警监控记录着外卖骑手因逆行、闯红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不久前,《人物》杂志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文中将外卖骑手的行为定义为算法下的产物。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平台已包揽了外卖市场近95%市场份额,双头垄断格局逐渐形成。
《IT时报》两位记者分别在美团众包、饿了么蜂鸟众包平台注册,体验外卖骑手的送餐经历,试图寻找一种突破系统束缚的方法。
在与多位外卖骑手、商家接触后,记者发现,在这片被垄断的市场中,他们虽然并不作声,却在缄默中用自己的方式“抗争”,如同《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成为一名叛逆者,并试图在系统和算法中寻求一条迂回之路。
有人涌入,有人离场,骑手们想要找到自己的话语权。
外卖骑手(记者)的一天倒计时
被卷入焦虑漩涡的记者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在体验采访
奔跑,模糊......踉跄,摇晃......
这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视频
却是一次真实的体验
01 新人:记者=饿了么、美团外卖骑手焦虑感共振
当骑手闯红灯,我们甚至想跟风
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较量,紧张程度不亚于火车临开前你刚进站,机场登机口即将关闭时你还在50米外,红灯将在5秒后亮起你才走上斑马线……
人们总希望抓住最后的机会博一把。这次体验中,记者也是,尤其看到他人往前冲时。这是一种焦虑感的共振。
9月14日上午11:43, 在蜂鸟众包App上,点击“抢单”的那一刻,记者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变成“风一样的女子”。
取货处不远,离报社只有300多米,此时正值午餐高峰,取餐点人声喧闹,狭窄的店面门口围了八九名外卖骑手。排在记者前面的还有12单。
焦虑有时候会传染。
“100号还要多久?你能不能把100号先帮我弄一下?时间太长,你就取消吧!我不要了!”一位骑手逼近商家,反复追问。哄闹声中,骑手们语调飞快,有意扯开嗓门让商家听见。那一刻,记者感觉手在颤抖,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蜂鸟众包来新单了”,手机里的饿了么App不时传出新订单提示声,本该柔和的女声变得刺耳,心里隐隐发毛。
终于,焦虑情绪破发,记者也开始学着催促:“74号!74号好了没?”最后一个字拖上长音。
无法静心,似乎每一秒都过得漫长。尽管等待商铺出货不过10多分钟,但在那哄闹的环境中,如同度过半个小时。
中午12点,记者领到了外卖。这里还有个小插曲,由于饿了么平台在取货后需要输入订单后四位验证,但作为一名“萌新”,记者在小票中找不到订单号,不得不求助于旁边的外卖小哥,2分钟后,操作完成,记者几乎一路小跑赶往小电驴。
此时离订单规定的Deadline(最后时限)只剩下27分钟,距配送点还有2.3公里,要经过10个红绿灯,如果按照每个红绿灯停留一分钟算,记者还有17分钟。
其中还要减去问路、上楼,留给记者的时间似乎并不充裕。能完成这一单吗?
记者曾以为取餐或许是一单中最紧张的一环,但在骑行过程中,你会发现,系统提示音不时响起,似乎在耳边不停催促你一路飞奔。饿了么如此,美团也是。
电瓶车停在一个十字路口,对面红灯,侧面却无车经过,身边的骑手们开始躁动。一位骑手率先闯过红灯,其他骑手相继跟风,有那么一刻,记者脑中闪念“走!”,但最终选择了遵守交规。
到达送餐地点,停好电瓶车,学着外卖骑手一路小跑,询问保安师傅找到正确楼层。12:18,这一单外卖终于送到用户手中,比平台设定时间早了9分钟。
点击确认送达,记者赚了6.9元,减去接单前支出的3元保险费,实际到手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