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开网约车的小吴,本来指望春节高峰多拉点活、多赚点,却怎么也没想到,因为疫情,成了“家里蹲”。
为遏制疫情蔓延,刚过完大年三十,辽宁省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往日火爆的KTV、影院、饭店等公共场所关门停业,待在家不出门,成为大多数沈阳人的选择。
春节期间,沈阳街道人车稀少
大年初一、初二,一些家庭遵循传统进行聚会,那时断断续续还有叫网约车的乘客,从初三开始,小吴就接不到订单了。
他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大年初六晚上6点的订单热力图,正常情况,这是叫车的高峰期,但现在,周围订单数为零,仅有1辆空闲网约车。
“大家都在家呆着了,出去也接不到活,还费油。”小吴说。
大年初六,司机平台上订单为零,周边只有一台车
全国各地,像小吴这样的网约车司机超过3000万,他们面临着同样的无奈状况。“这个春节,网约车算是彻底‘废’了,啥时候是个头,谁也说不好。”小吴感慨道。
每天消毒
“你的车消毒了吗?”小吴告诉记者,这是他这段时间接到为数不多的几单中,被乘客问到最多的问题。
滴滴官方给每位网约车司机发了信息,告诉他们每天务必做好车内消毒。小吴给自己的车买了消毒液,出车必戴口罩。有些地方还为网约车设立了定点消毒点。
但这依然消除不了民众对于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密闭空间的恐惧心理。本来大家对网约车的卫生问题就多有诟病,疫情一出,搭乘人员庞杂,乘客或多或少担心自己会被交叉传染。
小吴还是“幸运”的。
沈阳至少没有停运网约车,这让小吴稍微接了些活。有些疫情严重地区,自1月底开始就停运网约车,之后要视疫情控制情况再行确定恢复营运时间。
西安等地已经停运网约车
这让当地网约车行业损失巨大。不少司机抱怨,放假期间赔钱也就认了,本来还想趁着返程高峰,靠网约车、顺风车小赚一笔,但运营暂停,全都泡汤了。
对于很多靠网约车维持生计的司机来说,这不单是春节高峰挣不到钱的问题,还有长期续不上车租的担忧。
目前,大部分全国双证合规的网约车司机,都是以新租赁或者以租代购的形式开上了手头的网约车。这些司机绝大多数都在租金缴纳期和按揭缴纳期内,一个月需要缴纳的费用,少则3000~4000元,多则5000~6000元。
虽然各网约车平台都推出了缓解交租措施,但如果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难以解除,今后几个月,订单数量都会大幅减少,挣不到钱交车租,可能是常态。
“苦力活”
其实更早之前,小吴就已经发现,网约车不挣钱了。
全职开了一年网约车的他,每天出车7小时,平均每单30元,扣除油费和滴滴抽成,每月能挣3500元左右,将将够他在二线城市生活,根本没有之前听说的七八千元月收入。
小吴的处境,是网约车行业的缩影,在投资热度消退以及司机高额补贴退坡的背景下,网约车市场早已没有往日风光。
近些年,乘客安全风险、平台审核不严格、信息安全漏洞等问题,让消费者对网约车企业诟病颇多,平台企业间无序恶意竞争的乱象,也导致网约车驾驶员收入差距较大。
网约车市场这两年也已被资本一定程度“抛弃”。
《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亚洲出行行业坎坷的盈利之路》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锐减约90%,导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
2018年开始,出行市场增速显著放缓。数据来源:贝恩公司
行业不景气,不少网约车企业也面临着“出局”。
目前,整个网约车市场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抱着各种目的,各类企业纷纷进军这一市场,除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早期平台,飞嘀打车、万顺出行等出行公司以及诸多车企,也跨界入局,通过“以租代购”等形式向市场投放车辆。
一些业内人士感叹,不少企业只是间接运营网约车市场,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容量,导致网约车数量过剩。
广西南宁市就发布了《关于进入南宁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风险预警的公告》,认为南宁市网约车数量及运力已相对过剩,提醒有意跑网约车的市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查,谨慎入市。
疫情的到来,无疑让这种过剩现象雪上加霜,体量较小的企业,难以承受订单持续走低的考验,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司机将“被失业”。
其实,不等被淘汰,许多司机早已有了放弃的念头。
过去几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严格的运营许可管理条例来规制行业发展:200多个城市先后颁布有关平台、车辆和司机的新法规,从保险到司机的健康状况均被纳入监管范围下。
囿于条条框框,许多司机顶着不合规的身份在开车。
网约车不断增加的抽成比例,也让司机抱怨颇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0%~20%的抽成比例算低的,开网约车已从一个全民现象级职业,转变为吃力不讨好的“苦力活”。
这次疫情,让不少司机们终于下定决心退出。
“群里面已经有人考虑不干了,行情也不好。”小吴说,开网约车的性价比持续降低,有些司机觉得还不如回归传统出租车行业。
先扛过特殊时期再说
网约车行业的困境愈发凸显,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促使网约车行业加速洗牌,回归良性发展阶段。
“未来出行市场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回落,渐趋理性。”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曾伟民表示。网约车从拼速度规模,到拼安全、品质、服务等标准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成为目前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关键。
除了不断提升内功,此次疫情中的表现,也让一些仍在坚守的网约车找到了公共交通领域的新机会。
疫情期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倡议,号召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单位、网约车驾驶员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加强合作,不少网约车公司成立了“应急防控保障车队”,停运期间接受征用提供应急出行服务,为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志愿免费服务。
网约车不同于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大型公交的应急交通形式,既可以避免人员大量聚集加剧疫情蔓延的风险,又有利于保障居民日常家居出行,这让不少人认识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网约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疫情期间的驰援行动,也会让相关企业的品牌力得到提升,为今后发展蓄力。平台对司机的一些关怀行动,也暖了不少网约车司机的心,决心继续与平台同舟共济。
“与行业伙伴互信共担,和司机师傅共渡难关。”看到平台发的口号,小吴觉得自己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大家都很不容易,这段时间,就应该奋斗在一线,戴好口罩,做好车内消毒,在大家陆续返程的阶段,将乘客送往机场、高铁站……
至于之后的打算,小吴觉得,等扛过这段特殊时期再说吧。
本文源自财经国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