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三大构成,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0:04:14

随队支援干扰的干扰机位于被保护目标附近,随同目标运动,发射的干扰信号主要通过天线主瓣进入接收机。随队干扰的主要对象是敌方的各类雷达系统,作用的形式为压制干扰或者密集假目标干扰。美国的EA-6B“徘徊者”、EG-18G“咆哮虫”等电子战飞机,就是用于执行随队支援干扰任务的。随队支援干扰的作用范围在通视距离以内。

压制干扰得目的是降低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概率。压制干扰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和扫频式干扰三种类型。其中,瞄准式干扰效率最高,是压制干扰的最优选择,但是对频率引导有很好的要求。阻塞式干扰可以降低对引导精度要求,但是在整个干扰频带内的功率较低,而且把相当一部分功率浪费在没有雷达信号的区间,所以近年来赈灾逐步被分集瞄准式干扰取代。扫频式干扰同样可以降低引导精度,对干扰频带内的雷达形成周期性的间断强干扰,但是在扫描氛围内平均干扰功率密度较低。

电子战三大构成,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9)

反制主动有源干扰的手段,首先是防止干扰信号从雷达信号的旁瓣进入,即实施旁瓣消隐(SLB Sidelobe Blanking)和旁瓣对消(SLC Sidelobe Cancellation),其次是集中能量以窄波束和高增益,凭借功率优势强行“烧穿”干扰信号。所以,采用主动相控阵技术,可以大幅提雷达的抗干扰性能。一方面是通过对阵列单元的功能分区,相当于形成多个辅助天线和辅助信号通道,就能起到旁瓣消隐和旁瓣对消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相控阵天线具有发射功率大的特点。

比相控阵更进一步的是综合射频技术。在综合射频系统中,不再以功能,而是以频率区分天线阵面。同一频率的阵面兼有多种功能,仅有利于电磁兼容,还能简化后端处理设备。与此同时,综合射频有利于整合频率捷变、频率分集、发射波形编码等抗干扰技术。而大幅简化后端处理设备,在提高接收机抗饱和型号鉴别功能的同时,信号处理能力也更加强大。比如,在信号处理上引入动目标显示(MTI Moving Target Indicator)和动目标检测(MT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就可以有效排除地面、海面和雨云杂波以及箔条干扰的影响。

电子战三大构成,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10)

自卫干扰的信号始终从主瓣进入敌方接收机。车辆、舰艇、飞机的自卫干扰系统,还会与其他对抗手段,比如各种有源、无源诱饵系统相互交联。自卫干扰既可以由目标内置的设备,也可以由外抛式设备进行。而外抛的干扰设备,包括了以箔条为代表的无源干扰和以红外诱饵为代表的有源干扰。

外抛的干扰设备,一般实施近距离干扰。即干扰机超前于目标,甚至尽可能接近敌方雷达,快速引导和发射一定功率的干扰信号,进行压制性干扰或者密集假目标干扰。比如美军水面舰艇上常见MK-53型悬停诱饵发射器,就可以发射有源扰弹,对反舰导弹引导头实施近距离干扰。我军舰艇上使用的726系列干扰火箭发射器也有类似功能。

如果用舰艇防空圈来类比的话,自卫干扰就属于末端防御的层级。从近年来的实战结果看,对于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电子干扰得“软*伤”手段效能非常不错。比如2016年10月15日,也门胡赛武装使用伊朗提供的 “诺尔”反舰导弹,袭击了在阿拉伯海巡航的美军DDG-87“梅森”号驱逐舰(阿利·伯克 Block-2A型)。美军发现来袭的3枚导弹后,发射舰空导弹拦截的同时,使用舰载电子战系统进行对抗,成功诱使来袭目标坠海。

拨开迷雾看本质

有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铺垫,就会知道最近网络上疯传的消息,尤其是香港《南华早报》网站那篇危言耸听的报告,到底有多么的离谱了。仔细推敲起来,那篇文章中的大部分情节,就是对1994年至1997年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生的三次特大空情事件的演绎。

首次事件发生在1994年10月27日上午。当时,我方沿海雷达站突然发现大量目标,初步判断有200余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随即出动包括СУ-27СК在内的多批多架战机实施拦截。然而,我方战机在预定空域却没有发现敌方机群。最后,是其中1架歼-7E的飞行员,目视发现了1架进行“擦边飞行”的美军战机,初步判断为美军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第二次情况发生在3天之后。我方岸基雷达再次发现700余个目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我方只起飞了2架值班战机前往预定空域探查情况。在确认没有敌军大机群后,判断为美军密集假目标欺骗式干扰。

第三次情况发生在1997年1月。当时,位于西北和华北的雷达站发现大批高空、慢速目标入境,航经华北地区后从东部地区出海。在整个过程中,我方的雷达始终保持对目标的跟踪,但无论是出动战机查证,还是地面光学侦察系统补网,均未发现实际目标。航迹沿线的高炮、地导部队同样没有发现实际目标。

电子战三大构成,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11)

后来空军组织专家进行研判,最终确认这三次特大空情,都是外军使用电子战手段,对我方雷达实施的密集假目标欺骗式干扰,通过对空警戒雷达的副瓣注入的假信号。其中,1994年10月27日和30日的空情,都是美军航母战斗群出动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制造。而1997年1月的空情,则是外军使用高空气球携带干扰机实施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风飘荡的高空气球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是极为难缠的对手。以美军冷战中对我国和苏联多次使用的WS-119L气球为例,其任务载荷为225kg,飞行高度达到20000~40000m。由于自身无动力且金属零件少,红外和雷达特征均不明显,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该型气球曾多次执行对苏联和我国内陆目标的侦察行动,包括照相和电子侦察以及核试验后的大气取样。

高空气球20000~40000m的飞行高度,不仅大大超过了大部分战斗机的最大升限,也超过了大部分地空和舰空导弹的有效射高。比如在1997年1月的特大空情事件中,国产的HQ-2系列地空导弹以及从俄罗斯进口的С-300ПМУ-1的最大射高只27000m,不能完全够得到高空气球。《军事报道》节目中曾公开,我军歼-10C战机采用“俯冲加速,跃升攻击”的战术,在动升限使用PL-10导弹击落高空气球的战例,非常考验战机飞行性能和导弹红外引导头性的识别能力。

电子战三大构成,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