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苗高1m左右时,在2月初选雨后刚晴或阴天起苗移栽。每窝(穴)栽苗1株,每亩栽植100-110株。栽植时要使根系伸展开,盖土压紧,再盖细土稍高于地面,并立即浇水,使沃土湿透,以利成活。
1,除草施肥 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在3-4月,第二次在9-10月。追肥2次,第一次在11月,目的是促进开花;第二次在6-7月采果后,以利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肥料可用人畜粪水、硫酸铵、堆肥、火灰、过磷酸钙和饼肥等,施用数量应根据树的大小、土壤肥瘦、生长情况来决定。氮肥宜少施,以免枝叶徒长,影响结果。施肥方法:应在树冠下开环形沟施,施后盖土。
2,修枝 乌梅的萌发力较强,如任其自然生长,则必枝丫交错,影响通风透光,为病虫害滋生提供条件,影响结果。每年冬季都要修剪整枝,第一年在离地面约68cm处剪去顶梢,保留3-4个主枝,使之斜伸开展,以后每年冬季剪去主干上影响操作的刺枝、萌发的分囊苗、以及二年生枝条上的短枝,应注意保留一年生的长枝,留下部5-6个芽,剪去上部。
1,乌梅黑点病 又名疮痂病、黑星病。是目前梅园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外贸出口。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叶片和枝梢。果实发病多在果柄周围至果实肩部,形成黑绿色至黑褐色的果形小斑点,病菌只在果实表皮组织危害,不深入果肉中,病部稍降起,严重时数个病斑聚合成片,表面发生干裂,影响果实外观。叶片受害后在叶背面形成圆形灰褐色病斑,以后穿孔,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早期落叶。叶梢被害后,呈现紫褐色至暗褐色长圆形病斑,病部隆起,病菌只在枝梢表层危害,不深入内部。该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第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侵染。防治方法:0加强培育管理,避免偏施氮肥,重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增强树势。酸性土壤梅园还应注意施钙,每亩施50kg石灰;②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烧毁,减少病菌来源。树冠郁闭的梅树,要回缩一部分大枝,并剪除密生枝,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可减轻发病;③花芽萌动前(1月)喷1次波美5度石碗合剂,展叶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至采收前(5月中旬)每隔10天喷1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50%菌灵胶悬剂600~ 800倍液。
2,炭疽病 在果实成熟前的青梅期发生。防治方法: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
3,蚜虫 危害幼嫩枝叶,较为严重。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800~ 1500倍液喷射防治。
4·天牛幼虫 蛀食枝干。防治方法:可用铁丝伸入虫孔钩*;或用棉球蘸80%敌敌畏乳油塞入虫孔,并用黄泥封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