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包拯妻子要生孩子了,开封府包拯铡陈世美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3:29:20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包拯后来又把这个孙姓的妾遣回娘家去了,历史上并没有给出明确记载,

据说是因为这位姓孙的妾经常跟包拯吵架,惹恼了包拯,才被打发走的。

细心的崔氏了解到这位孙姓的如夫人在回娘家以前已经怀有身孕,但是不方便直接告诉包拯,于是暗地里照顾她,经常派人给她送钱、送生活用品。

后来孩子生了下来,是个男孩。崔氏就把这个男孩带走,自己偷偷抚养起来。

这件事在现在看来,有那么一点“横刀夺爱”的感觉。

毕竟,把孩子从亲生母亲身边带走,对孩子的亲生母亲来说有点残酷。但是,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很正常的。

中国古代,妾的地位很低,对自己的孩子是没有支配权的,妾生下来的孩子要认正妻当主母。所以,崔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崔氏很清楚,这个孩子是包拯的唯一骨血,自己一定要好好抚养才行。

她也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这个孩子交给包拯。

机会很快就来了,包拯要庆祝自己的六十岁大寿。

开封府包拯妻子要生孩子了,开封府包拯铡陈世美(9)

在送走了前来祝寿的宾客之后,崔氏感受到了包拯内心的落寞。她明白,自己的公公始终很想有一个儿子。

于是,崔氏把这个襁褓中的男孩抱到了包拯面前,并且跟包拯解释清楚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包拯大喜过望,于是给这个男婴取乳名包綖。

四年后,64岁的包拯去世。包綖才5岁。崔氏陪着婆婆,抱着自己的小叔子,护送包拯的灵柩从开封回到老家庐州安葬。

丧事刚刚办完,崔氏之母吕氏就从娘家荆州赶到庐州,要求崔氏随她一道返回荆州再嫁。

崔氏坚决不走,说:“我已经守节十年了,如果想改嫁就不会等到今天了。”

母亲吕氏劝她说:“前朝的公主尚可以改嫁,本朝虽然倡导女子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可如今你公公、丈夫、儿子都不在了,你还有什么节可守的呢?你老了又依靠谁呢?”

开封府包拯妻子要生孩子了,开封府包拯铡陈世美(10)

崔氏说:“母亲此言差矣,本朝不也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理吗?我从前没有离开包家,主要是为了公公婆婆。现在公公虽然不在了,但是他老人家留下来的骨血——小叔子还年幼,包家的门户全靠我来撑持,我怎么能在包家最困难的时候离去呢?”

时任庐州知府的张田听说这件事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亲自写了一篇《节妇传》呈报朝廷。皇帝也很触动,传旨封崔氏为寿安县君。

包綖7岁的时候,崔氏为他延请启蒙私塾,教他读书写字,并为包綖改名为包绶。

开封府包拯妻子要生孩子了,开封府包拯铡陈世美(11)

包绶9岁的时候,董氏一病不起。崔氏熬汤煎药,终日不离床头。

董氏去世后,崔氏又一手张罗后事,修建墓庐,刻写墓志,把董氏妥善安葬在包公墓地。

从此包家的门户便由崔氏一手掌管。

崔氏含辛茹苦将包绶抚养成人,又给包绶娶了庐州知府张田的女儿为妻。

张氏不幸早逝,崔氏再次主婚,让包绶与当朝宰相文彦博的小女儿文氏结为秦晋。

将这一切办妥以后,崔氏就派人到开封一带去寻找包绶的生身母亲孙氏的下落,最后将孙氏接到庐州,让包绶母子骨肉团聚。

可以说,包拯的“独苗”包绶是由崔氏一手带大的,而且由崔氏操办了包绶的一切人生大事。

“长嫂如母”这个说法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崔氏的。

《宋史》也在《列女传》里记载了崔氏的事迹,明清时期,合肥还留有纪念崔氏的“节妇台”“尚节楼”等建筑,至今合肥一带的人们仍然对家里的嫂子十分敬重,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

可以说,如果没有崔氏,包拯家族的血脉就断了。

开封府包拯妻子要生孩子了,开封府包拯铡陈世美(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