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东的石峁遗址,是陕北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上世纪70年代,随着石峁遗址的发现,陕北也由此成为了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焦点地带。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城内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碳十四测年法及相关考古学证据显示,石峁遗址拥有4300年的历史。
但与此同时,石峁遗址被严重盗掘,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心中的巨大遗憾。事实上,石峁遗址的最初发现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作为中国已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拥有着太多值得去探寻的地方。
就在一个月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位于榆林市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的寨山石城被认定为石峁文化的次级聚落,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的大型墓地,墓葬等级区分明显。这一墓地的发掘,弥补了石峁遗址大型墓地被严重盗掘的重大缺憾,为丰富石峁文化和研究石峁政体提供了宝贵的墓葬考古材料。
一个在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4000多年的城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遗址?历史上曾记载的三皇五帝,到底哪一位和石峁有着巨大联系?孙周勇说,“石峁具备了青铜器、城市、大型的宫殿,除了文字,早期国家所要具备的一切因素都有了”,并据此断定“石峁遗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在华夏版图上活跃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的遗迹,在形态上已经具备了早期王国的必备条件。”在《4000年前的“皇城”》一文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讲述了石峁遗址背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经东方出版社授权节选自《知道中国》。摘编有删节。
《知道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编,东方出版社,2020年8月。
原文作者丨孙周勇
摘编丨安也
1975年的冬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新先生来到了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他听说那里发现了很多玉器,他以高价收购玉器。十里八乡的老乡都聚集到了高家堡镇。戴先生以十倍的价钱收购玉器,老乡送来很多东西。戴先生后来回忆,他说他很遗憾,当时只捡选了127件比较精美的带回来了。这批玉器里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牙璋,牙璋被认作是中国早期国家政权物质化的象征。它的分布沿着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二里头、齐家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发掘之前,这批牙璋是中国发现数量最多的玉器。
牙璋等玉器。
正是这批牙璋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石峁玉器年代热烈的讨论。这批玉器是什么年代,它背后是怎么样的社会集团,有非常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商代的,有人说是西周的。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在陕西的北端,从地理单元来说,在黄土高原的北端,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从地理区划来说,处于明长城的内侧。从这个传统的地理学意义上来讲,它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自古以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是传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过渡的区域。
遗址所在的具体位置,是在黄河的一级支流叫窟野河和它旁边一条小河夹击的一个三角形的苔原之上。如果各位去过陕西北部,特别是榆林地区,当踏上这个区域的时候,你会觉得满目疮夷,特别是20多年前,整个是黄沙遍野。石峁所在的区域可以说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谁也无法想象地貌这么破碎的一个区域,在4000多年前存在一个文明极致的国度、极致的国家政权。戴先生征集的这批玉器资料发表以后,学术界做了一些探讨,还引起了海内外的一些收藏家,特别是海内外的文博机构和科研机构收藏玉器的反思和追溯。
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人,一个德国人,1929年就职于科隆远东艺术博物馆。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他在北京,他在书中记述了1929年的隆冬,在北京郊外见到了从榆林府来的四个农民,这四个农民带来一批玉器。他当时非常犹豫,非常纠结,要不要亲自去北京郊外见这四位农民,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沿路设卡盘查,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而他又耐不住好奇心。于是他决定租用一辆摩托车去见见这几个农民,最后他征集到了大概42件玉器,其中最大的一件牙璋现在还珍藏于科隆的远东艺术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戴先生资料公布后,人们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陕西榆林农民带来的神物,很可能是石峁遗址出土的。在此之后我们发现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日本的白鹤美术馆,以及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等很多机构的收藏都可以追溯到石峁的玉器。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人关于石峁遗址的所知还特别少。2011年,考古工作启动以后,我们再去追溯以前的资料时,发现在神木县的档案馆藏有一份资料。1958年陕西省第一次文物普查的时候,一个队员详细地记述了他们发现了一个三套城。在60年以后,我们的认识和1958年第一批的文物工作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而在这五六十年间,学者们关于石峁遗址的所知是瞎子摸象,只是摸到了一个局部,根本不知道规模到底有多大。有人详细地记述了这个三套城的规模,也提出了农业社区保护。但是很遗憾,当时正值“大跃进”期间,文物保护的建议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由于榆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涌现了一批私人收藏家。
神木县文博干部向省文物局报告,说是在神木一带,近些年发现了很多专门收藏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个人藏家。我们在私人藏家那里看到了非常精美、数量非常庞大的玉器,包括早期的铜器铜环,还有一些彩绘的陶器。这批出土的东西,考古学家从专业的角度去观摩它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应该重新回到考古学者眼中的遗址。这个遗址的规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它究竟有多大?在真正的考古学工作之前,还很难去确切地知道它。从2011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博单位组成了一支队伍,对这个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皇城台地图。
考古学就像破案一样,我们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原理也很简单,但是需要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去踏遍每一寸土地,才能得到翔实的证据。经过这样的过程,在这个石峁村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考古队员踏遍了每一寸土地。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是一个三套城,它的核心区叫皇城台。这个皇城台的得名也比较有意思,老乡也不知道这个皇城台名字的由来,祖祖辈辈都这么叫。后来我们发现,老乡所讲的这个皇城台恰恰就是石峁遗址,王的宫城就是最核心的区域。
第二套城叫内城,内城区就是以皇城台为中心,以石墙为周界把它包裹起来。第三套城是把内城包括起来的,它是一个三重结构的城墙城池。经过我们的初步推算,这个城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现在看起来不大,但在4000年前,在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来讲,它是整个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城池。皇城台,我们认为它是中国的金字塔,它在石峁遗址16个支离破碎的地貌单元里,是一个相对比较平缓的区域。无论你从何种角度去看,始终能够看见皇城台。皇城台作为遗址的核心区,作为高级贵族和王呈台阶状分布的的居住区,古人充分考虑了它的安全性和凝聚力。台顶面积是8万平方米,在台顶以下我们远远看过去,气势非常巍峨、壮观。台顶比较平整,周边能够看见台阶状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