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日三餐,
一只包子用“三步”收割下沉市场!
在创立凤起小笼之前,曹蕾已经将凤起龙游老面包子店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就在北京开出了20多家直营门店。
但凤起龙游的定位是中高端品牌,选址大多在商场,这对于全国的扩张布局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更有想象力,房租成本、人力成本结构更优!”考虑到这一点,曹蕾将目光聚焦到了下沉市场。
同时曹蕾深知,要想做下沉不能直接将一二线城市的经营模式复制过去。于是,她带领团队开始对凤起龙游的门店模型进行重新梳理。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调研,主打小笼包、做全时段生意的新品牌——凤起小笼诞生!
1、选通货型产品,更适合下沉三四线城市!
为什么选择小笼包品类?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大包子,小笼包普适性强,品类认知度更高,有利于下沉。
当下海底捞、张亮杨国福、正新鸡排能下沉到三四线,就是因为火锅、麻辣烫普适性很强,到几线城市都是刚需!
而小笼包无疑是比火锅、麻辣烫受众更广的品类。因为就消费群体而言,火锅麻辣烫更多的是做年轻人的生意,而小笼包是男女老少通吃,也不受地域影响,全国各地人民几乎都好这一口。
2、产品丰富化,打破区域、场景限制:
(1)用“小笼包 粥 小菜”,拿下顾客一日三餐
“三四线城市基本不存在快餐场景”!
因为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不同,没有那么多的白领,所以午餐刚需场景少,更多的是回家吃或者带饭。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面馆,都要加上凉菜、烤串等产品线才能存活,更别提正儿八经的快餐了。
因此,不同于凤起龙游以包子为主导,凤起小笼的产品线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小笼包和粥,早餐时段还会推出馄饨、油条、麻团等产品,午晚餐又会推出40多款杭帮外婆菜和南北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