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 -
1. 非标的历史沿革
2.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怎么认定
3. 说了这么多,具体的标和非标都有哪些
4. 资管新规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投资有哪些限制
5. 标准化票据是否可能转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关注大队长金融,回复“标与非标”即可领取福利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全套法规。
2019年10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认定规则”),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于“标”和“非标”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认定规则对于目前存量庞大的资管业务市场及其增量,必将产生深远印象。
在资管业务的发展历程中,“非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仅是一个概念成为而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列举式的划分。虽然对非标的限制散见于各监管文件中,然而直到《指导意见》出台,对于非标的定义才达成了阶段性的一致。
(关于对“非标”定义的历史沿革概览)
此外,由于“标”与“非标”定义一直不甚清晰,没有划清边界,反而因为定义划分的不明确,出现了“非非标”(即在银监认定的非交易所的特定场所挂牌的产品)的套利概念,号称“非非标”的资产不被认定为“非标”,亦不受非标投资额度的限制,非标的投资余额大幅上升。随着《指导意见》及《认定规则》的陆续出台,“非非标”这一概念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