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双非父母赴港就业,双非儿童父母获批单程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8:07:06

为什么非香港不可?

在一些论坛里,港宝家长经常会讨论两地的教学差别,其中香港小学开设的常识课最让家长们感慨。

常识课每周会设置3-4节,通常在户外教学,如学习交通规则、去消防局学习逃生、去公园辨识各种指引牌等。对于这类外出的课程,学校会安排义工家长带队,保证每5名孩子至少有一位家长看护,很让父母们放心。

据一位曾经作为义工家长参加过常识课的妈妈讲述,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爱护牙齿,学校安排小朋友们去到一家牙科诊所“实地考察”——由专业的护士讲解牙齿相关知识,一起观看动画片,了解各种牙科模具,还能变成“患者”和“医生”进行角色扮演。

在香港上学的孩子,从小便接触到了英文教学。一位妈妈曾分享道,她的两个儿子,在家里讲悄悄话时,会用流利的英文交流,大儿子也不过是小学3年级的学生。这位妈妈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骄傲。

高考的压力也是许多家长考虑的因素。

在全国31省市的高考难度对比中,广东省排倒数第二;而对岸的香港,每年大约有8万人参加香港高考,而全港的升学指标有1万多个,升学率达到1比7,比内地统招渠道升学率高出5-6倍。

内地学生想考入香港名校,至少要在市里排名1000名以内,而从小在香港就读的孩子,通过考试进入香港名校的可能性显然比内地考生高出许多。

除了香港的学校,港籍学子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免试招生计划”等优惠政策进入211,985等名校。

至于申请国外院校,香港的教育背景也会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最新双非父母赴港就业,双非儿童父母获批单程证(9)

相比之下,深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却远远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据《2020年深圳统计年鉴》数据统计,1979年,深圳小学226所,2019年,小学340所,增长1.5倍;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31.41万,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万,40年间疯狂增长了42倍。

在庞大的人口数据的背后,是几百万亟待入学的孩子。

然而,深圳却连年学位紧缺。2019年,深圳9区发布了学位预警,义务教育学位缺口超7万。

最新双非父母赴港就业,双非儿童父母获批单程证(10)

2020年5月,宝安区78所小学计划招生22,950人,结果网上报名人数达到40,197人,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进入公立学校。

而国际学校,港人子弟学校高昂的学费又将大批家庭拦截在外。跨境求学,似乎变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最新双非父母赴港就业,双非儿童父母获批单程证(11)

2019年末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跨境学童的日常。原本人潮拥挤的通关口岸也变得冷冷清清,许多跨境学童也在家里上起了网课。

因为担心孩子上课不专心,很多父母变身专业陪读,全天候看着孩子上课。

“即使天天看着,我稍微走开一下,孩子就玩游戏去了。”一位妈妈在微信群里吐槽孩子。

原本以为停课半年已是最多,谁料想香港疫情反反复复,许多家长对上网课的效果不满意,又开始考虑让孩子回到深圳读书。

本来就紧缺的深圳学校学位此时更加一位难求。

橘子妈妈在2020年秋季开学的三个月前,就带着孩子四处面试,可仍然处处面壁。因为孩子从小在英文教学的环境下成长,中文读写能力欠佳,已经被好几所学校拒绝。最后,好不容易在开学前收到一所国际学校的录取书,一年学费15万,但总算孩子能在深圳顺利上学了。

眼看今年还是“开关无望”,乐乐的妈妈赶紧为孩子申请深圳的学位,谁知已经错过公立学校的申请时间,只得手忙脚乱打听民办学校。听闻孩子同学去了港人子弟学校上学,乐乐妈妈也跟着报了名。原来买在福田口岸的房子,是为了跨境方便,现在孩子每天转乘两条地铁去上学,和跨境时间差不多少。

“从幼稚园到小学3年级,已在香港上了6年学,香港的教育在综合素质和英文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不想轻易放弃。”乐乐妈妈表示,最后选择了港人子弟学校,还是考虑到能和香港接轨,等疫情稳定后,还是想让孩子继续跨境求学。

最新双非父母赴港就业,双非儿童父母获批单程证(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