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粉干的辨别方法,粉干真假辨别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9:29:23

典故·米粉

米粉在桂林名头绝响,恐怕和一个传说有关。据说秦始皇纵横天下的时候,秦兵攻伐至桂林一带,关西大汉离开了油泼面臊子面,战斗力都成了问题。情急之下,聪明的军厨就地取材,把大米磨成米浆,再做成面条一样的米粉,无中生有地创造了一个满足北方人胃口的米族新品种。

类似的说法还有一个,事涉客家人的族群迁徙。当然,客家的源流同样肇始于秦征岭南时期,客家人由北向南,一路跋涉,离产麦区渐行渐远,跨越岭南,奔向闽浙赣粤,日甚一日地成为产稻区的新的主人。可是,味蕾的改变永远滞后于地域的变化,而思乡之情又无时不刺激着客家人吃面的渴望,于是,米粉也就在无数次的试错失败中诞生。

真假粉*辨别方法,粉干真假辨别方法(5)

传说真假至今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除了桂林米粉,客家米粉同样跻身于全国十大米粉之列。客家米粉几乎全是手工擀制,再经阳光曝晒变成粉干。看到这种便于储存的形态,似乎还能让人隐约想起客家人的祖先们,长途迁徙的情状。当然,这种粉干韧劲儿十足,可炒可煮,就像北方人爱吃手擀面条一样,饱肚儿耐饥。

真假粉*辨别方法,粉干真假辨别方法(6)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有过米粉的零星记载。隋唐一些笔记史料,也有记录。至宋,米粉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寻常物。

真正不能小看了大宋,现今我们所喜欢的一切食物,几乎都能从当年繁盛的“汴京”和“临安”街市里,找到它们相对应的原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经详细地介绍过“集英殿宴金国人使”共计“九盏”的席面,其中“第七奈花索粉”,即是担当国宴角色的米粉!

岭南之地·米粉“变身”

到了“不时不吃、不鲜不吃、不生不吃”的粤地,米粉经历了一个形态上的悄然变化,除了面条状的米粉外,此处真正大行其道的是两样儿:肠粉和河粉。干炒牛河看起来是一道普通的粤菜,却很考验厨师的功夫。河粉不能炒碎,牛肉出锅要嫩,所配的芽菜还不能塌,急火快炒又须入味纯正。所以勤行有此一说,看一个粤菜厨子手艺如何,就让他炒一道牛河。

真假粉*辨别方法,粉干真假辨别方法(7)

至于肠粉,那简直是广东早茶里的生力军,广州陶陶居大清早起来,一个餐位难求,就可见出肠粉对于食客的磁力。肠粉的衡量标准是“滑、爽、嫩”,粉里包裹的馅料猪牛肉虾仁皆可。但无论怎么做,肠粉牛河都是米粉的兄弟姊妹。

真假粉*辨别方法,粉干真假辨别方法(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