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播途径
而东南亚地区尚处于原始部落向封建国家的过渡阶段,几乎全盘接受了佛教,使其成为这些国家的底层文化,虔诚程度完全不亚于南亚,梵语甚至成为上层人士的通用语言之一。
佛教传入后,用了不到两百年时间,使缅甸、泰国、真腊(柬埔寨)等国家普遍接受了佛教。7世纪后期爪哇岛上崛起的室利佛逝王国,同样以佛教为国教,也是印尼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三佛齐王国鼎盛时疆域
“室利佛逝”这个名字来源于梵语,中国史书称其为“三佛齐”,可见这个国家与佛教的渊源极深,是个不折不扣的“南海佛国”。
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爪哇岛全部、马来半岛大部和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周围众多小岛。巴厘岛由于靠爪哇岛极近,无论哪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爪哇岛的附属。
▲巴厘岛与爪哇岛只隔着几公里宽的海峡
室利佛逝王国兴盛的同时,佛教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主流宗教之一。再加上室利佛逝王国控制着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通道,因此与中国保持着十分良好的关系。
二、后来居上佛教诞生于南亚,也曾一度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却没能将这个地位一直保持下来。佛教一边在中国、东南亚等异域遍地开花,另一边则在南亚被后来居上的印度教取而代之。
南亚屡次被波斯、希腊、大月氏等外来民族征服,新的征服者总要面对人数众多、且非本民族或种族的被征服者,而印度教的核心教义种族制度,要求社会各阶层安分守己,正好适合统治者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大大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
▲当年玄奘大师取经处那烂陀寺
相比讲究思辩和苦修的佛教,印度教的教义更通俗,很容易被底层群众所接受,其多神教属性也更具有包容性,各种原始宗教都可以被直接吸引进印度教,因而拥有了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样一来,印度教在南亚得到了从上至下的广泛支持,很快便全面取代了佛教的统治地位。印度教兴起后同样需要向外传播,可时代不同了,当年佛教的外传路线早已不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