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5年9月20日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成立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为了挽救腐败封建的统治危机,巩固天朝上国的权威,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一场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以及后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提出创办洋务企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65年9月20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它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引进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和人才,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等,成为了当时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收购了在虹口地区的美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组成新厂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两成作为常年经费。雇用工人2000多人。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1905年3月,造船业务部门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独立为江南船坞,史称“局坞分家”。辛亥革命后,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直接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2、1950年9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与不屈的民族精神,也象征着祖国的首都北京;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四颗小五星围绕大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3、1954年9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也被称为五四宪法。该宪法4章共106条,对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步骤、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该宪法确认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承认现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5种经济成份,明确规定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中国宪法分别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4、1958年9月20日 中国科技大学成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20日创建于北京,1970年初由于文革原因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唯一一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项目的大学;是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等。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3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国际金融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为了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规律,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1978年3月在李政道教授倡导,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支持推动,中国科技大学率先创办了少年大学生班,21位“神童”少年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群体,开创了我国高校超常教育的先河。
5、1987年9月20日 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近十几年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现在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什么时候吗?
1987年9月20日,被称为“中国Internet之父”的钱天白教授向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来自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从而在中国首次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据悉,这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写于当年的9月14日并发送,但因交换协议漏洞,信件六天后即9月20日再次发送才获成功,成为中国发出的第一封Email,但当时不算加入互联网。
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4月20日,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被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因特网的国家,从此中国互联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