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接近尾声了,但是嗑学家们还没有嗑够,于是点映礼成为了节目整体叙事的重要组成。平台打破了现实和节目的次元壁。这些从节目情境中走出的嘉宾,和观众零距离地互动着,形成专属于嗑学家的高甜售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结局里,观众同嘉宾一道,将节目中的甜与勇气,延续到现实。
不同于剧集类点映礼,《心动的信号5》大结局点映礼是综艺类长视频的创新尝试。嘉宾是由素人组成,更考验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嗑学家们的积极为心中CP助力,也是用户向长视频市场释放的心动的信号。
长视频的体验价值与情绪价值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媒介的发展,观众的观看习惯被持续性地重塑着。电视时代,是平台对观众的单向、线性传播,人们需要按时守候在屏幕前等待相同的故事。网络出现之后,观众可以自行决定观看时间和节奏。再之后出现了评论、弹幕等,让看视频增加了交流、社交功能。传统的观看习惯被打破,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是媒介发展的必然。
点映一词虽然来源于电影,但近来已经被视频平台运用,成为了创新服务用户的机制。大热剧目《梦华录》《昆仑神宫》《月升沧海》均举办了大结局点映礼,每一部剧目都根据各自的特点,设定了不同的环节,让观众获得了丰富的观看体验的情绪体验。剧集大多属于虚构类作品,剧中的故事和演员是各自独立的。
剧集类点映礼开启了独立于故事、又与故事强相关的叙事空间,以满足观众的故事想象。剧集的结尾无法被改写,点映礼更像是一次聚会,主角和观众一道去迎接唯一的结局。
点映礼在剧集领域已经有了多个成功的模板,《心动的信号》第五季大结局点映礼则是在综艺领域的一次开拓创新。
真人秀类的综艺属于非虚构类叙事。例如《心动的信号》第五季点映礼上,嘉宾齐齐亮相。观众在节目里观看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爱情故事,而大结局点映礼是这些真实故事的续写。
另外一方面,观众已经不只满足于观看视频。对观众而言,视频是一场深度情感体验的开端。
长视频作品由于陪伴时间较长,对于用户会有很强的陪伴价值和情感价值。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优质项目,深度用户还希望从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情感。过去,观众在观剧之后,需要付出情绪和一段故事告别。甚至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还会持续搜索、创作、关注主角动态。
点映礼的形式,解决了用户在视频剧终后的不舍情绪,是平台对于用户需求的捕捉,让内容的完结更有仪式感。
综艺类点映礼,是与正片一致的叙事情境,能够抚慰观众在完结之时的分别情绪。同时,这些嘉宾在正片之外出现,对彼时的故事进行全面的解读,既置身之外,又沉入其中,让大结局点映蕴含着特别的故事氛围。
正片的结局,是故事内部角色的告别,而大结局点映礼,则是嘉宾与观众一道与故事的告别,是一种特别的体验。真人秀综艺没有结局,在大结局点映礼上,用户是可以参与到叙事空间的。例如嗑学家们的提问,是在共同挖掘嘉宾们爱情故事的其他细小线索。用户不只是接受者,也成为了生产者和传播者。
传媒的发展趋势是从一对多的单向传播向多对多的互动性传播递进。过去一个长视频形式满足所有类型的用户,现在视频不只是用于观看,“主视频 附加选项”的模式,让不同类型的用户自由选择体验模式。
长视频平台的竞争模式会更为丰富,不仅需要对内容的把控,也需要对用户的洞察和创新的服务,来提供差异化“附加”选项,满足多元化用户体验。
优质与增量
让好内容和用户双向奔赴
视频平台进入到深耕阶段。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精细化运营成为了平台的必然选择。同时,用户的审美在不断提高。平台必须持续供给高质量内容才能够激发用户的观看兴趣。
每一部高质量作品都是一个宇宙,传统的观看体验是在正片播出之后就戛然而止,即便用户对于故事有更高的期待。目前平台所做的创新,就是基于“宠粉到极致”的目标,供给增量服务,满足观众对于特定内容的情感需求。
高质量内容催生用户需求,平台创新服务手段满足用户需求,构建了视频平台的良性生态循环。
基于优质内容的增量化服务,能够让用户的满意度转化为精品创作的动力,形成良性的网络视听生态正向循环。用户虽然处于产业链的尾部,但是可以参与到源头的共创之中。用户获得了良好的内容体验,精品内容获得了应有的收效,平台也能够持续性的开发优质内容。
精细化发展是视频平台的深耕重点。视频平台推出的多场点映礼带来了一些成功的创新探索。用户热烈的反应说明了其可行性。
除此之外,丰富视频消费场景、提升视频技术能力、创新内容和用户的深度链接等,仍然是平台需要发力的重点。视频平台还在不断做出努力,为用户搭建多元化的内容获取方式。例如腾讯视频的积分公益捐等,让用户获得更多的内容体验,也能够和社会公益接轨,让观看行为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
当行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循环,完成用户、内容、平台的共赢,视频行业才能够持续散发新活力,用户才能持久地获得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