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图纸ph代表什么,给排水图纸ph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06:13:33

(PS:《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汇总》共71页、65829字,涵盖以下16个方面内容,需要本文全部文档的考友,可以关注本号 转发本文后,私信留言“全套”领取。)

  1.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2.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3. 建筑给水设备
  4. 建筑消防给水管道计算
  5.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8. 建筑内部排水管道计算
  9.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10. 污废水抽升与局部污水处理
  11. 建筑内部热水及饮水供应
  12. 建筑中水系统(本文内容为第十二章部分内容)
  13. 居住小区给系统
  14.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15. 特殊地区给排水管道
12—1 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及组成

一、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

所谓“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和“下水”(排水)而言的。建筑中水系统是指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污、废水,经处理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如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

二、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

1、中水原水系统

指确定为中水水源的建筑物原排水的收集系统。它分为污、废水合流系统和污、废水分流系统。一般情况下,推荐采用污、废水分流系统。

2、中水处理设施

⑴预处理设施

化粪池: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必须在建筑物的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使污水得到初级处理。

格 栅:其作用是截流中水原水中漂浮和悬浮的机械杂质,如毛发、布头和纸屑等。

调节池:其作用是对原水流量和水质起调节均化作用,保证后续处理设备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⑵主要处理设施

沉淀池:通过自然沉淀或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悬浮物借重力沉降作用从水中分离。

气浮池:通过进入污水后的压缩空气在水中析出的微波气泡,将水中比重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粘附,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池: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流经其表面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其作用机理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基本相同,生物转盘每转动一周,即进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过程,衰老的生物膜在二沉池中被截留。

⑶后处理设施

当中水水质要求高于杂用水时,应根据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即中水再经过后处理设施处理,如过滤、消毒等。

消毒设备主要有加氯设备和臭氧发生器。

3、中水管道系统

⑴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是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排放的污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同时设有超越管线,以便出现事故,可直接排放。

⑵中水供应系统:原水经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成为中水,首先流入中水贮水池,再经水泵提升后与建筑内部的中水供水系统连接,建筑物内部的中水供水管网与给水系统相似。

三、小区中水系统的组成

小区中水系统适用于缺水城市的小区建筑物、分布较集中的新建住宅小区和高层建筑群。

12—2中水水源及水质标准

一、中水水源

1、中水水源的选择

中水水源一般为生活污水、冷却水、雨水等。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优先选用优质杂排水,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取舍: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2、中水供应对象

冲洗厕所用水、喷洒用水(喷洒道路、花草、树木)、空调冷却水(补给水)、娱乐用水(水池、喷泉)。

3、原排水水质与水量

洗脸、洗手、沐浴的排水比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污染程度低,为优质杂排水,应首先选用。

二、中水水质

基本要求

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是大肠菌群指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

2、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

3、不引起设备、管道等的严重腐蚀、结垢和不造成维护管理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pH值、硬度、蒸发残留物、溶解性物质等。

12—3 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中水管道系统分中水原水集水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

一、中水原水集水系统

1、合流制集水系统

即将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用一套排水管道排出的系统。集水系统的立管、支管均同建筑内部排水设计。集流干管可设计为室内和室外集流干管。

2分流集水系统

适于设置分流管道的建筑

有洗浴设备且和厕所分开设置的住宅;有集中盥洗设备的办公楼、教学楼、旅馆、招待所、集体宿舍;公共浴室、洗衣房;大型宾馆、饭店。

分流管道布置和敷设:

⑴便器与洗浴设置最好分设或分侧布置,以便用单独支管、立管排出。

⑵多层建筑洗浴设备宜上下对应布置,以便接入单独立管。

⑶高层公共建筑的排水宜采用污水、废水、通气三管组合系统。

⑷明装污废水立管宜在不同墙角布设以利美观,污废水支管不宜交叉,以免横支管标高降低过大。

⑸室内外原水集水管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防渗、防漏,井盖应做“中”字标准。

⑹中水原水系统分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其标高应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设置这些设施具有如下功能:既能把原水引入处理系统,又能把多余水量或事故停运时的原水排水排水系统而不影响原建筑排水系统的使用,又不能产生倒灌。

⑺其他设置、敷设有关要求同排水管道。

二、中水供水系统

1、对中水管道和设备的要求

⑴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⑵中水管道必须具有耐腐蚀性,因为中水保持有余氯和多种盐类,产生多种生物和电化腐蚀,采用塑料管、衬塑复合管和玻璃钢管比较适宜。

⑶不能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管道和设备,应做好防腐蚀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易于清洗结垢。

⑷中水供水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

⑸中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龙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⑹中水管道、设备及受水器具应按规定着浅绿色,以免引起误用。

2、中水供水系统型式

余压给水系统、水泵水箱供水系统、气压给水系统

三、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即中水原水量、处理量与中水用量、给水补水量等通过计算、调整使其达到总量和时序上的稳定和一致。即使中水产量与中水用量在一日中逐时内的不均匀变化,以及一年内各季的变化得到调节。

1、水量平衡措施

前贮存式:即将污水或废水在处理前贮存,将不均匀的排水集中起来再经处理设备进行连续稳定的处理。污废水在前贮存池的沉淀和厌氧腐败问题需解决,适用于中水集中、用量较大的情况。

预处理后的贮存(中贮存式):将不均匀的排水经预处理后贮存起来,再经深度处理后使用。适用于预处理设备为批量式的初处理设备或耐冲击负荷的设备,以及深度处理与供水联动的设备,中贮存池也常与处理构筑物相结合。

后贮存式:即贮存中水,适用于间断式处理设备。收集一定量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贮存于较大的水池(水箱)中供使用。

自动调节式:调节池(箱)均做得不很大,利用水位控制处理设备运行,按照随处理随使用的原则进行,不够用时由自来水补充,适用于排水量比较充足且中水用量比较均匀的情况,但也使部分原水溢流走。

前贮后贮并用:通常而稳妥的方法是设置原水调节池,用来调节原水量与处理量的不均衡;处理后设中水调节池,调节中水量与中水用水量的不均衡。

2、水量平衡设步骤

3、水量平衡图

12—4 中水处理

一、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给排水图纸ph代表什么,给排水图纸ph是什么意思(1)

大部分是以生物处理为中心的流程,而生物处理中又以接触氧化法为最多,这是因为接触氧化生物膜法具有容易维护管理的优点,适用于小型水处理。以物化法处理为主的处理流程较少,而且多应用于原水水质较好的场合,如1,2流程。

无论采用哪种流程,消毒灭菌的步骤及其保障性是必不可少的。

中水用于水景、空调、冷却用水时,采用一般处理不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时,应增加深度处理设施。

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自然干化池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或排至化粪池处理。

尽可能选择小型、高效、定型的设备,注意中水处理给建筑环境带来的臭味、噪声的危害。

二、中水处理设备

1、格栅、格网

按结构分固定式、旋转式和活动式。

2、调节池

3、沉淀(气浮)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在沉淀池中加入斜板(管),水流从上向下、从下向上或水平流动,杂质颗粒沉积于斜管(板)上,到一定程度上加以去除。

4、接触氧化池

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组成。多采用鼓风曝气。其填料一般采用蜂窝型填料和纤维软性填料。

5、生物转盘——因室内臭味和对管理要求严格,现已不采用。

6、絮凝池

絮凝池是池内投入混凝剂,使池内发生混凝反应,池内悬浮物形成絮凝体而在沉淀池去除。混凝剂一般采用湿投,投加时可用重力投加、水泵吸水管投加、水射器投加、加药泵投加。

7、滤池

滤池一般采用定型产品。

8、消毒

消毒是中水使用安全性保障的重要一步。

9、活性炭吸附

对于常规水处理中难于去除的物质,可以利用活性炭吸附,它可以除臭、去色、脱氧、去除有机物、重金属、合成洗涤剂、病毒、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

三、中水处理站

1、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及布置要求

⑴中水处理站是中水处理设施集中设置的场所,应设置在所收集污废水的建筑和建筑群与中水回用地点便于连接的地方,且符合建筑总体规划的要求,如为单栋建筑的中水工程可以设置在地下室附近。

⑵建筑群的中水工程的处理站应靠近主要集水和用水地点,并有单独的进出口、道路,便于进出设备、排除污物。

⑶中水处理站的面积按处理工艺需要确定,并预留发展位置。

⑷处理站除设有处理设施的空间外,还应设有值班室、化验间、贮藏维修间等附属房间。

⑸处理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0.6m,主要通道不小于1.0m,顶部有人孔的构筑物及设备距顶板不应小于0.6m。

⑹处理工艺中的化学药剂、消毒剂等需妥善处理,并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⑺处理间必须有通风换气、采暖、照明及给排水设施。

⑻中水处理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隔音降噪及防臭气等污染措施。

2、中水处理站的隔音降噪及防臭措施

⑴中水处理站设置在建筑内部地下室时,必须与主体建筑及相邻房间严密隔开并做建筑隔音处理以防空气传声;转动设备及其与转动设备相连的基座、管道均应做减振处理以防振动。

⑵中水处理中散发的臭气必须妥善处理。

①防臭法: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防止散发或收集处理。

②稀释法:把收集的臭气高空排放,在大气中稀释。

③化学法:采有水洗、碱洗及氧化除臭。

④燃烧法:将废气在高温下燃烧除掉臭味。

⑤吸附法:采用活性炭过滤吸附除臭。

⑥土壤除臭法:直接覆土或采用土壤除臭装置。

12—5 建筑中水安全防护与控制

一、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

采用的防护措施

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生活饮用水管道只能通过间接装置,向中水池(箱)补水。

2、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面内,以防标记不清楚影响维修。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3、生活饮用水补水管出口与中水贮水池内最高水位间,应有不小于2.5倍管径的空气隔断。

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

5、中水贮水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排出,溢流管上应设隔网。

6、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的措施。

7、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房间,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2m

⑴中水管道外壁应涂以浅绿色标志。

⑵中水池、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⑶中水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以防止误接。

二、控制与管理

1、小型处理站(日处理量≤200m3)可装设就地指示的监测仪表;中型处理站(>200m3而≤1000m3)配置必要的自动记录仪表;大型处理站(>1000m3)应考虑设置生物检查的自动系统,当水质不合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2、根据处理工艺要求,处理构筑物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置取样管及计量装置。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