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的工作台,长期记忆是临时工作台背后的整个知识库。当你遇到具体问题时,从知识库调取出相关的知识,到这个临时工作平台上。所以如果你没有存储,没有积累起一个知识库的话,那么遇到紧急情况你也没有办法提取了。
我们了解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但是工作记忆这个临时工作台,也就是福尔摩斯的小阁楼,它到底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心理学家巴德利和希奇提出,工作记忆模型由四个元件组成:
第一个原件是语音循环,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婴幼儿时期,我们重复性教小孩叫爸爸妈妈,那这个语音就会进入小孩的大脑,语音循环可能对小孩记住词汇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当你想一个概念时,这个概念的语音会先记住你的大脑。尤其是当你在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时,你需要对一个语音反复的循环,防止这个语音衰减。对脑海中的信息不断的念念叨叨念念叨叨,然后通过语音循环的方式进行一个信息提取。
我们从小背古诗词,背课文,就是通过这种语音反复的循环对信息进行一个存储。只有我们把语音记住了,我们就能将一些抽象的含义附着在这个语音上面。比如我读到这样一句话,我希望人生像电影一样一句字幕就是多年以后,我们读完这句话我们就知道,这个人他肯定生活过得不如意,想让这个苦难的日子啊尽快结束。这就是我们从一句话当中提炼出来的一些抽象的含义。
语音循环对工作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原件是什么是视觉空间写生板,它主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比如特工在脑海里面经常会演绎任务失败,然后被追逐的画面,他如何边跑边转头射击,当场景真实发生的时候,他就可以在现场来呈现出这个动作。
再比如马斯克的偶像特斯拉,这个天才科学家的视觉空间,写生板的能力是超级强。在特斯拉自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特斯拉说我在不依靠任何模型、图纸以及实验的情况下,就能把所有的细节完美的呈现在脑海中。所以特斯拉他的发明创造的这个效率是碾压其他科学家的。
正因为工作记忆它有很强的这个图像感,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有画面感。比如阿城在峡谷这篇文章里面有句话,“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比如王小波形容自我“永远滋滋响,翻腾不休,像火炭上的一滴糖”。这种很有画面感的文字会让读者一下子就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