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你能将蛋壳中小鸡的脑袋转个方向,让它的左眼接收到光线,那么它的左右眼偏侧性就会反转过来,与正常情况正好相反。
鸟类能够听声“视”物
南美大怪鸱
和金丝燕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鸟类,但它们都拥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能力,即利用回声定位和测定方向。虽然它们与蝙蝠不同,能发出一种可以听得见的短暂而尖利的“喀哒”声,但它们听声“视”物的原理却和蝙蝠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回声在黑暗中“视”物。对于蝙蝠而言,它们对低频声波的辨别能力不如高频声波那么有效,而研究人员发现大怪鸱听声“视”物能力极强,可以定位直径大于20厘米的障碍物,这种能力足以让它们在黑暗的洞穴中轻松寻找到自己栖居的巢窝。
内格尔认为人类无法想象回声定位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事实上他错了。研究人员对一个盲人少年进行的山地骑自行车测试实验发现,盲人少年可根据两个车轮发出的与大怪鸱类似的2千赫兹低频的“喀哒”声安全前行。
鸟类视野与众不同
我们对鸟类有着某种认同感:我们和鸟类一样,都是两足动物,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制,都极度依赖视觉。我们与鸟类有着很多表面上的相似之处。然而,鸟类眼中的世界与我们人类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鸟类拥有三种不同的视域,或者说视野,究竟是哪种视域则取决于它们眼睛生长的位置。眼睛长在脑袋两侧的鸟类,如山鸟类、知更鸟等,
拥有良好的两侧视野,以及部分面前的视野,但看不到它们身后的景象。眼睛高高地长在脑袋两侧的鸟类,如鸭子和丘鹬,也有良好的两侧视野,实际上它们可以同时看到身体两侧,还可以看到脑袋后面,但它们看不到自己的嘴的尖端。眼睛长在脸的正前方的猫头鹰,和我们人类一样拥有双目视觉(这不仅仅是因为良好的视觉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还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安放它们的大大的夜视眼睛)。
鸟类和人类视觉还有更多的不同之处。一些鸟类,如欧洲蓝冠山雀、相思鹦鹉和斑马雀等,可以看见人类看不到的紫外线光。还有一些鸟类,特别是天上的捕食猛禽,如鹰隼、猎鹰等,可以看到人类目力远不能及的远处。
鸟类眼睛与人类眼睛为什么如此不同?部分原因是因为眼睛的结构不同。人类眼睛后面的视网膜只有一个小凹,用来聚集影像的感光点,而鹰等天上的猛禽,它们每只眼睛里都有两个这样的小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