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款V2发动机由戴姆勒于1888年发明,夹角为17度。现如今双缸机常见于高性能的摩托车、油锯、小功率动力机械及部分轿车中。丰田雅力士多款车型就搭载了直列双缸机,排量为1.5L,配合电池、电机组成驱动系统,工作原理上同样类似增程式发动机,其百公里油耗据说只有2L,因为经济节油这款车在日本很受追捧。
许多品牌诸如福特、通用、奥迪、宝马、奔驰等在四缸机或三缸机基础上应用动态可变缸技术(传说中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即闭缸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可实现双缸、三缸或四缸的工作模式,利于节油减排。这类发动机可以实现双缸驱动,但狭义上我想并不能归类为双缸机。
三缸发动机 先天不足命运多舛三缸机在行业内像是一块结痂的伤疤,不抓会觉得痒,抓了会感到疼。在三缸机产品在市场上频频折戟的环境下,国内外许多品牌仍然前仆后继,不断尝试扭转三缸机的被动局面。虽然三缸机因为自身结构抖动问题严重,消费者对它充满敌意,但面对不断加严的油耗排放标准,许多车企对三缸机钟情不已,无外乎是因为三缸机身材轻巧,且在经济节油、传动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三缸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产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天津,第一台下线的夏利就搭载了一款三缸1.0L发动机,最大输出为53马力,峰值扭矩为77牛米。三缸机诞生的意义即在于通过降低气缸数量,增大单个气缸容量,提升工作效率。相比同排量四缸机,三缸机燃烧性能和热量损耗表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