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以得出,时景社区缺乏高质量图片,交流互动少,主要用户群体为50岁左右男性和30至40岁女性,男性用户年龄更加集中。
分析原因:30岁女性大多已经生儿育女成为宝妈,而且孩子已经2-5周岁,如果是全职太太,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生活,分享生活;而50岁左右的男性用户已经脱离了家庭生活的压力,这些人既有时间也有储蓄,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喜欢旅游。
个人对时景社区体验:交互功能单调,交流少,图片质量偏低,用户粘度低,交互频率低。
作为一款依附墨迹天气的社交版块,坐拥百万流量,为什么用户的粘度和交流频率如此低?
从时景社区的版块模型上可以看出,时景社区的关注点重在量,而不是质上,缺少深耕和分析主流用户群体的需求。
如果我是PM:
- 精准定位用户群日,提供针对性方案,以点破面,例如:50岁左右人群的旅行需求;
- 增加交互方式,使墨友之间更加方便交流,例如:增加私信、问询和同城墨友聚会,异地碰面功能;
- 精简社区模块,改为下拉式,增强搜索功能,例如,将天空,风景航拍等功能选项整合进搜索功能;
- 整理图片资源,形成优质素材库,增加用户使用粘度;
- 分析用户需求,增加优质图片来源,例如:与自由行爱好者、专业摄影合作,增加高质量作品;
- 开通一图一故事版块,单调的图是死的,故事才是活的,缺少故事的图片是失去灵魂的躯壳,人们更喜欢关注图片所带来的故事和联想;
- 增加输出内容,优质的有用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可以参考微信中的腾讯新闻运营。
3. 商城版块
该版块已被删除,2018年5月26日还有,由于截图不小心删掉,因此不能配图,不过还是来说一说吧。
墨迹天气商城页面,也和时景版块存在一样的问题:分区太多,眼花缭乱。仔细看后,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淘宝和京东,卖的东西很杂,汽车配饰、钓具等,这些商品和天气的关联性不大,公信度和淘宝京东更是没法比。
据墨迹天气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墨迹天气的收入95%以上来自广告,商城的收入可以说微乎其微。也正是因此,墨迹天气才决定将其下架。
墨迹商城看似是一个独立版块,对天气时景等功能没有影响。其实不然,一个杂乱的信息输出端,尤其还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城端口,不仅降低用户体验,还会无形拉低应用的专业性,从而降低用户对应用的信任。
而一个优秀的,产品定位准确的商城不仅能够获利,还会反向增加应用的专业性,从而提高用户对应用的信任。
因此,需要对墨迹天气商城有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
如果我是PM
- 恢复商城;
- 精细化运营,以点破面:初期,仅上架天气衍生商品,并提供性价比测试结果参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墨迹精选,例如:高质量的雨具、性价比高的空气净化器等。
4. 我 版块
‘我’版块主要包括会员中心、墨迹资讯、皮肤小铺、个性助手、背景小铺、生活、娱乐、休闲和本地服务等。
小小的一个版块却包罗万象,资讯、皮肤、生活、娱乐、小说、明信片、二手车等等,几乎涉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该版块犯了和时景社区以及商城同样的错误,表面上看似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其实并没有方便用户。不仅使应用显得臃肿,反而降低了用户体验,拉低墨迹天气应用的专业性。
一款优秀的应用绝对不会将问题复杂化,而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试想一下,当你打开墨迹天气的各个版块时,第一感受是什么?
绝对是‘内容’太多,眼花缭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各个板块,然后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21世纪,什么最难?
‘选择’最难。因为能够满足用户同一需求的东西太多了,他们需要从中选出最好的,最合适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无处不在,选择无时不存,用户早已身心俱疲,怎么还会有耐心和时间去慢慢了解一款应用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第一感官不佳,立马就会转向更加用户化的产品。
一款应用,用户不能第一时间找到有效的信息,就说明已经偏离了航道。
如果我是PM:
- 简化版块,只保留核心功能:设置、皮肤等必要功能;
- 优化天气预报闹铃功能,使其更加的实用化,功能多样化,融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发小程序:墨迹移动端PC端桌面,早晚时播报天气。
四、最后
使用墨迹天气已经三年了,时时关注天气确实让小编被雨淋,冰雹砸的次数变少了,而且也养成了每天关注天气的好习惯。这几年,明显能感觉到,墨迹天气的天气预测越来越精准,甚至能精确到某天的某个时间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墨迹天气和同行的差距并没有拉开很多,大家在天气预测上的精准度差别不大。而且,移动设备自带天气预测软件的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其他应用也带有天气预测功能(例如:UC等),这进一步挤压了墨迹天气的市场。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墨迹天气不寻求突破,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墨迹天气拥有庞大的流量,一直以来都希望搭建一个像腾讯和阿里这样的流量池,然而却收效甚微。
其实在小编分析,无非就一点:想做好所有的事,最后却一件也没有做到完美。道家有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能够包罗万物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社会生产分工精细化,提高了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互联网资源精细专一化,是趋势,也是必然。精细专一不仅是对互联网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用户情感上的满足。
小编认为:想要成功实现转型,应该以专业和专一这两点来发掘。
- 专业:优化天气功能,形成‘天气 ’的有价值的,专业的内容输出模式;
- 专一:深耕产品,体现产品的专业性,做最有价值的‘天气 ’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增强用户对应用的信任度。
本文由 @zp66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